揭秘前沿电力技术,如何照亮我们的幸福生活

admin112025-03-11 17:12:22

编者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普及与精神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携手人民网共同策划了“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该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重要科技奖项以及“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推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我们不仅致敬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更汇聚起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在蓝天下,一台机器人正在进行高空作业,它精准地剥线、小心地穿线,最终顺利完成搭火。这一系列流畅而精准的动作,展现了科技的力量。而在不远处,工作人员正通过屏幕遥控指挥,显得既轻松又自信。在老小区,一台小巧的充电机器人“嗖嗖嗖”地移动到新能源汽车旁进行充电。这些“黑科技”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探索电的世界。

从人工到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革新之路

电力行业中的带电作业,一直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成功研发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结合了机械臂、传感器、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精准模拟人类电工的操作,完成复杂而精细的空中任务。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不仅降低了我们的安全风险,减轻了劳动强度,还统一了作业质量。”张黎明说道。目前,他的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移动共享充电桩的创新之旅

在老小区,张黎明和同事发现,居民们因没有固定车位而无法在家门口安装充电桩,只能去停车场充电,这给居民们带来了不便。为此,他们研发了移动共享充电桩,解决了“充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款充电桩可根据实际需求部署在社区内,让车主在家门口就能充电。

“移动共享充电桩将‘车找桩’改为‘桩找车’,不仅解决了老小区居民‘充电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充电远’的问题。”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营销部客户经理魏显鉴介绍道。如今,这款“黎明牌”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在天津市多个社区推广应用,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

科技创新,惠及民生

随着科技项目的逐步落地,我们看到科技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背后,是一群充满激情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懈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为人民创造更多实惠。

“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就能在工作中不断涌现创新思路。”张黎明的话语,道出了科研人员的心声。

结语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技的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