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捆绑销售乱象调查:高价购票背后的真相
近日,多位消费者向新闻晨报·申度新闻反映,在第三方平台购买机票时,实际支付金额与官方票价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在购买所谓的“特惠套餐”或“出行礼包”时,往往需要支付远高于机票原价的费用。本文将深入调查这一现象,揭开高价购票背后的真相。
案例一:刘先生的遭遇
今年1月30日,刘先生在“智行火车票”平台上购买了一张从桂林飞往西安的机票,原价560元。然而,他最终支付了490元,其中包括了机票(特惠套餐)490元、机建燃油70元以及30.9元的“无忧保障出行宝”。刘先生在使用优惠券后,实际支付金额为490元。
在发现机票差价后,刘先生在中国民航官方推出的“航旅纵横”平台上查看,发现自己购买的机票实际价格仅为260元。对此,刘先生表示:“这合理吗?差价都有230元了。”
案例二:李女士的遭遇
今年2月23日,李女士在某平台购买了两张恩施到珠海的往返机票,价格分别是469元和459元。她购买后发现,两张机票都购买了“金牌保障礼包”,每份48元。在“航旅纵横”上查看,这两张机票的原价都是300元,与她实际支付的金额分别相差121元和111元。
捆绑销售背后的真相
针对上述案例,记者采访了智行平台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刘先生购买的产品为特惠套餐,包含了机票和几张酒店、门票的满减券,打包价格为490元。而对于260元的原价机票,则是航司给到平台的优惠价格,专门用于平台将机票和套餐打包出售。
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遵照政府有关管理规定进行销售,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上海创同律师事务所的孙磊律师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应当仔细查看平台对于附加产品是否有相关提示。如果平台并未在显著位置进行提示,那么应该按照机票总价退一赔三进行处理。
孙磊律师建议,消费者如果碰到平台搭售机票以外的其他产品时,可以在保存好相关证据的情况下,向主管部门反映,例如民航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结语
高价购票现象在第三方平台上屡见不鲜,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需提高警惕,仔细查看平台对于附加产品的提示。如遇到类似问题,消费者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