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鹏车主充电遭遇意外,充电枪安全问题引热议
近日,一段小鹏车主在充电过程中不慎被充电枪击中面部,导致嘴唇缝合8针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对充电桩安全性的讨论,也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
视频回顾:充电枪意外“破相”车主
视频显示,事故发生时,车主在拔取充电枪的过程中,枪头突然反弹,直接击中面部。这一瞬间,嘴唇部位受到了严重伤害,需要进行缝合治疗。
小鹏汽车回应:已提供关怀并调查事故原因
对于此事,小鹏汽车方面回应橙柿互动电车志表示,已关注到小鹏车主在充电站受伤的情况,并与该客户取得联系,提供了必要的关怀。
经调查,该事故发生在小鹏充电台州耀达国际酒店站。事发时,车主在归还6号充电枪时,充电线缆处于扭转状态,并未正确放置到位,导致线缆弹出,释放出的扭转力使得充电枪头砸向车主,造成面部受伤。
行业痛点:充电枪过重,安全隐患引关注
目前,由于快充需要支持高充电功率,并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充电枪普遍较重,充电线缆粗厚,这成为了行业难题。小鹏汽车表示,将改进自营站点的安全标识牌,增加充电枪插拔指引和相关安全提醒,并推动枪线轻量化的产品迭代,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用户吐槽:充电枪重,操作不便
从小鹏汽车的回复中可以看出,这次意外可能是因为车主操作不慎所致。然而,这也再次确认了由于线缆未正确放置到位,线缆弹出时释放出的扭转力导致充电枪头砸向车主,造成面部受伤的事实。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车主们在日常充电时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充电桩分布不密集、充电过程繁琐,以及公共充电枪的笨重。尤其是公共充电枪头和线缆普遍手感沉重,给车主,尤其是女性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专家解答:公共充电枪为何普遍较重?
为何公共充电桩的电缆普遍较重?长期从事充电桩安装服务的王师傅解释说,家用充电桩的电缆较细较轻,因为家用充电桩使用的是交流电,属于慢充,对功率的要求没有直流电(快充桩)高。而公共充电站或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普遍采用直流枪,即大功率的快充枪,为了提升充电效率,电缆普遍比较粗。
优化与创新:推出轻量化充电枪,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充电枪设计中的“痛点”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他们正在通过结构与材料的优化创新,推出轻量化的充电枪,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责任归属:被充电枪误伤,车主能否获得赔偿?
在上述小鹏车主受伤事件中,有网友关心,最终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刘文熙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02条,如果能够证明小鹏汽车的充电桩存在质量问题及设计缺陷,导致车主人身损害,小鹏汽车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证明产品质量问题或缺陷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
最后,刘律师提醒大家,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一定要拿稳拿好,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记者 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