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乌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之际,缺席会议的欧洲独立召开峰会,创历史先河,无视美国参与

admin122025-03-14 15:23:13

当地时间3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美国与乌克兰代表团展开了一场长达9小时的闭门会谈。在此次会谈中,乌克兰方面同意暂时停火30天,以此换取美国方面立即恢复对乌克兰的情报共享和军事援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就停火达成一致,但关于矿产协议的签署尚未提上日程。

舆论普遍认为,在美总统特朗普与乌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发生争执之后,美乌还能坐下来进行谈判,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即便特朗普表面上态度强硬,但他始终愿意推动双方对话。

然而,也有报道指出,尽管美国已经解冻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但鉴于特朗普的“无常性格”,未来局势的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美乌代表团会谈结束后,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将在本周内与俄总统普京进行电话会谈,并表达了对莫斯科同意与乌克兰达成30天临时停火协议的期望。特朗普表示,目前谈判的进展已达到75%。他强调,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停火,战斗将继续,这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表示,不排除两国领导人将在未来几天内进行接触。针对乌克兰同意临时停火30天的议题,扎哈罗娃回应称,俄罗斯将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决定,并强调俄方的立场不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此前,俄高层官员也曾指出,暂时停火并非解决俄乌冲突的根本方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此次美乌在吉达的会谈,还是上次美俄在利雅得的会谈,欧洲的身影都未出现在谈判桌上。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上月曾表示,欧洲官员不会参与解决俄乌问题的谈判,但会考虑其利益。

据报道,在美乌会谈的同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闭门会议上呼吁与会领导人制定一项具体计划,以确保乌克兰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美乌会谈的同一天,34个国家代表在巴黎举行闭门会议,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代表。尽管美国代表未出席,但有分析认为,参会者均为美国的盟友,此次会议被视为“史无前例”。一名参与会议的欧洲外交官表示,这场会议传递出了一个政治信息:即便没有美国的参与,我们也能共同保障乌克兰的安全。另一名与会军方官员表示,美国未受邀参会表明,在美国与其盟友之间出现裂痕的情况下,各国仍能承担起责任。

报道还提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非北约、非欧洲国家代表的出席显示出,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的传统盟友出现了明显的“不安情绪”。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1日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一项价值1500亿欧元的欧盟国防贷款计划,将仅用于购买“欧洲制造”的军事装备。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军事装备仍依赖美国供应商。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综合央视新闻

延伸阅读

近期,特朗普政府绕过欧洲与俄罗斯进行谈判,敦促欧洲承担更多对乌克兰的安全责任,这一系列举措令欧洲陷入焦虑。种种迹象表明,如果美国根本性地改变对欧洲和乌克兰的安全承诺,欧洲将不得不加快安全战略的自主化进程。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他希望与法国、英国讨论“核共享”,以尽快实现欧洲防务自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月4日宣布,欧盟将实施“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准备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那么,欧洲寻求多年的防务自主会借此契机得以实现吗?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表示,欧洲之所以无法实现防务自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核力量。他认为,如果这一状况无法改变,欧洲的独立防务将成为一句空话。然而,研制核武器并非易事,涉及资金、兵力、研发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脱离美国保护的欧洲,在“核保护伞”的问题上,只能寄希望于法国或英国的核威慑能力,但这是否足以保障欧洲的战略安全,对今天的欧洲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

(注:以上内容为改写后的博客文章,排版符合博客发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