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快讯】五年定存不敌一年存款,资金流动趋势引人关注

admin82025-03-17 21:14:56

标题: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凸显:5年期利率低于1年期,银行负债策略新变化

在金融领域,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传统定价逻辑正在被颠覆。2025年3月初,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一款存款产品就出现了5年期利率低于1年期利率的罕见现象,这一利率“倒挂”现象在国内银行业并不多见。

一、储户敏感,5年期定存不再“香”

对于存款利率的变动,储户总是最为敏感。在众多储户看来,5年期定期存款(以下简称“定存”)的利率正变得越来越“不香”。来自上海地区的储户陈小姐就表示,她原本习惯将闲置资金存入招商银行的3年期或5年期定存,但近期查看存款利率时,她惊讶地发现,5年期存款利率竟然远低于2年期。

二、利率“倒挂”现象背后的原因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如同镜子一般,映射着资金的供求情况和稀缺程度。近年来,投资者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市场环境中,纷纷寻找高利率的定存产品,甚至跨城存款。这一现象导致大量高成本资金融入银行。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9月末,其零售活期存款较上年末减少,而零售定期存款增长超过20%,突破2万亿元。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银行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反映出对利率下调趋势的预期较为一致。商业银行基于利率下调的预期,运用利率定价对存款行为进行主动调节引导,以缩短负债的平均到期时间,增加重定价的机动性。

三、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年期,银行负债策略新变化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灵动存”展示的存款产品显示,存1年年利率为1.60%,存2年年利率为1.70%,存3年年利率为1.50%,存5年年利率为1.55%。这意味着,存5年的收益率甚至不如存1年和2年的收益率。

北京一家招商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表示,近年来,银行的存款利率是逐步下行的。目前,5年期1.55%的存款利率是按照市场挂牌利率执行,没有进行上浮。其他期限的利率进行了部分上浮,因此导致了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

四、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或成常态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数据显示,该行“享定存”的1年期利率为1.6%,在整存整取的利率基础上浮动了50个基点;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1.65%。“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所以长端利率会低于短端利率。”华北一家国有大行网点负责人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当前,1年期与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是与不同期限存款利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定价机制存在差异有关。

李佩珈分析,1年期定存利率主要受当前流动性供需影响。从流动性需求来看,今年货币信贷投放“开门红”,需要银行继续加大揽存以支持业务发展。从资金供给看,一季度货币市场供给紧平衡,同业拆借利率有所上行,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场所,其必然对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形成间接影响。

“5年期存款利率则与货币政策预期、存款自律定价机制要求等更加相关。”李佩珈分析,一方面,在货币政策降息周期下,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进一步走低,银行趋向于降低长期存款利率,避免锁定高成本资金。另一方面,根据存款自律定价机制要求,银行存款利率需要“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

五、存款管理逻辑发生变化

北京一家股份行的总行人士认为,长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存款利率,是银行出于降低负债成本的考虑,因为净息差压力太大。目前,存款定期情况还是偏高,此外,10年国债利率仍处于偏低水平。

随着净息差压力的逐步增大,“降低负债成本”是很多银行的共识。2024年11月1日,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招商银行的管理层人士提出,进一步做好息差管理。重点是优化结构。在负债一端,顺应市场趋势,保持低成本存款的稳定增长,同时优化结构,稳定活期存款占比,以降低负债成本,保持较好的息差水平。

李佩珈分析称,存款利率“倒挂”并不意味着银行不重视吸收存款。当前,存款利率“倒挂”的银行主要发生在那些揽存能力强、负债管理更具有主动性的银行,其对于利率“倒挂”可能引发的存款流失问题承受力更强。

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存款管理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最关键的是从规模情结走向精准控制,更加依赖前瞻性研判,更加积极地规避高成本存款,更加注重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

六、未来存款利率走势

除了招商银行,还有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出现“倒挂”。中信银行手机银行数据显示,50元起存,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1.60%;100元起存的3年期利率可达到1.90%。多家大中型银行的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低于1年期、2年期。

杨海平认为,基于当前的宏观调控形势和商业银行存款管理理念的变化,在存款利率下行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存款利率“倒挂”或将比以往更常见。利率曲线的形态变化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情况以及政策调控力度的变化。

李佩珈则认为,未来,银行存款利率定价行为或将趋于分化,总的来看,取决于各家银行自身负债状况及资产投放能力。存款利率“倒挂”是否将成为行业共性问题还有待观察,也难以长期持续。

在息差收窄的情况下,未来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否将发生变化?杨海平表示,现阶段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息差依然是主要盈利方式。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形,表明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在积极提升资产负债策略的前瞻性、灵活性以及精细化程度,此外,商业银行在非息收入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也值得关注。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记者:胡艳明,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