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买家必看:今年三大雷区,小心炸裂!
揭秘羽绒服购买秘籍,避开雷区,购物更轻松
数界探索
近日,有关羽绒服的话话题频繁上热搜。
有服装行业人士透露,90%的鸭绒从去年的35万元涨到了今年的59万元一吨;90%的鹅绒则从去年的70万元涨到了125万元一吨。由于成本的急剧上升,一些厂家为了节省开支,开始使用50%的鸭绒来冒充90%的鹅绒,甚至有的厂家在鹅绒中掺杂了废丝。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服装产业的影响,更暴露出了行业内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行业的信誉和发展前景。因此,加强行业监管,提高产品透明度,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企业也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采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
普通消费者在挑选羽绒服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确保选购到既保暖又实惠且质量上乘的产品呢?究竟怎样的羽绒服才更加保暖?怎样才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优质的羽绒服?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水洗标。
完整的水洗标一般会包含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安全类别、产品号型、纤维成分及含量、产品等级、制造商信息以及洗涤保养方法等详细信息。
图片来源:符思佳
自2022年4月1日起,新版国家标准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正式实施,替代了原有的GB/T14272-2011标准。
除了基本的产品信息必须标注外,国家标准还明确规定了羽绒服装的羽绒填充物需明确标注羽绒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根据新的标准,如果采用新标准的羽绒服在水洗标上没有清晰标注这些信息或存在缺项,消费者应谨慎购买。
其中,绒子含量、填充材料以及充绒量是我们挑选羽绒服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绒子含量
新国标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绒子:又称绒朵,由一个绒核和向外辐射出许多纤细绒丝构成,形态宛如一朵蒲公英,圆润且十分蓬松,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的静止空气,从而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绒丝:朵绒掉落的单丝呈现出一根根丝状,缺乏蓬松感。
新旧国标在“明示量50%即为合格”的标准上有所不同。旧国标中,含绒量包括了所有绒丝和绒核,而新国标则明确规定,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的羽绒服才能算作合格。这意味着,那些没有保暖效果的绒丝废料将不再被计入含绒量中,而是单独评估绒子的含量。这一变化无疑提高了羽绒服的质量门槛,使得市场上的羽绒服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标准调整无疑是积极的。它不仅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所购买羽绒服的实际保暖性能,也促使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以次充好。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识别出真正具有高保暖性能的优质产品,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当我们在选购羽绒服时,如果看到吊牌上标注绒子含量为80%,则意味着整件羽绒服中80%的填充物是由绒子构成的,而剩余的20%则是由羽毛和脱落的绒丝组成。 在我看来,这个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绒子,即绒朵,因其良好的蓬松性和保暖性而被广泛使用。相比之下,羽毛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暖效果,但其触感较为粗糙,且保暖性能相对较低。因此,高比例的绒子含量往往意味着更好的保暖效果和更舒适的穿着体验。然而,这也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含绒量高的羽绒服价格可能会更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做出合理选择,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品牌信誉、做工质量等其他因素,以确保购买到性价比高的优质产品。
在相同充绒重量的前提下,绒子在整个羽绒中的占比含量越高,保暖性也越好。因此,在购买羽绒制品时,选择绒子含量较高的产品更为明智,最高可达95%。 这种高绒子含量不仅意味着更好的保暖效果,同时也反映了产品的品质和工艺水平。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更加注重这一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羽绒服或被褥的实际使用体验。此外,高绒子含量的产品往往价格更高,但考虑到其优异的保暖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值得的。当然,除了关注绒子含量外,品牌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也同样重要,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最终购买决策。
填充物
1、鹅绒和鸭绒
羽绒的填充物有两种,分别是鹅绒和鸭绒。鹅鸭的生长周期越长,它的羽绒成熟度越高,保暖性也就越强。
一般来说,鹅绒因其绒朵更大更蓬松,所以保暖性能优于鸭绒。这意味着在相同重量下,鹅绒填充的羽绒服比鸭绒填充的更加保暖。然而,由于鹅的生长期较长,饲养成本较高,因此鹅绒的价格也相对更贵。
同时,鹅是素食动物,而鸭子是杂食动物,这就使得鹅本身的禽类气味相对较淡。如果对气味比较敏感的朋友,鹅绒羽绒服会是更好的选择。
2、白绒和灰绒
如果仔细观看吊牌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绒前面还会标注绒的颜色,有白绒和灰绒之分。灰绒并不意味着它脏,某些鸭子的绒本身就是灰色的,例如广东比较有名的狮头鹅,就是灰色的绒。
灰绒的价格通常要比白绒要便宜一点点,因为卖相没有白色的好,有的羽绒厂家甚至还会用漂白剂把灰色的绒漂成白绒来卖,当然在这个漂白过程当中,羽绒本身的品质也会受到损伤,所以没有必要认为白绒一定就比灰绒更好。
通常商家会在浅色衣物的面料中填充白绒,在深色衣物中填充灰绒。然而,新国标中不再对填充物的颜色作标注要求,目的是为了消除“白羽绒比灰羽绒好”的消费误解,因为颜色并不会影响保暖效果。根据新标准,企业可以选择标注填充物为灰色或白色,也可以选择不进行标注。
充绒量
充绒量顾名思义,就是在衣服当中填充羽绒的克数重量,是保暖的关键指标。
充绒量会随着羽绒服的款式和大小码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200 多克的充绒量就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
不同环境温度需不同充绒量:
100g 适合 0℃~-5℃
150g 适合 -5℃~-10℃
200g 适合 -10℃~-20℃
300g 适合 -20℃ 以上
蓬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尽管国家标准并未明确规定需在水洗标上标注蓬松度,但这一指标依然被广泛认为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蓬松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定重量的羽绒所占据的空间体积;蓬松度数值越高,意味着羽绒服的保暖效果越佳。 个人认为,虽然蓬松度对于消费者选择羽绒服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市场规范中,消费者往往难以从产品标签上直接获取到这一信息。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购难度,也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因缺乏关键信息而做出不完全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因此,建议相关行业标准能够进一步完善,比如将蓬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纳入强制性标注范围,以便于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了解产品的实际性能,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企业也应该主动提升产品透明度,通过更多渠道向消费者传递这些重要信息,以增强消费者信任与满意度。
我们可以通过按压羽绒服来观察其回弹速度和形状:首先将衣服平整放置,等待3分钟后,用手进行按压并迅速收回。当松开手后,如果羽绒服能够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表明其蓬松度较好;反之,则说明蓬松度较差。
蓬松度越高,更好的保暖性能一般要求蓬松度达到600就能提供不错的保暖效果,而800的蓬松度则代表高品质的羽绒。
看懂了这几个指标,希望大家都能买到保暖、时尚且适合自己身材的羽绒服。 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候,选购一件合适的羽绒服不仅是为了抵御寒冷,更是为了展现个人风格。羽绒服的选择涉及多个维度,从填充物的质量到外观设计,再到版型是否符合身形,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仔细考量。选择一款优质的羽绒服,不仅能提供足够的保暖效果,还能让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因此,在购买前了解这些关键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最终选购的羽绒服既实用又美观。希望每位消费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找到那件完美的羽绒服。
策划制作
作者丨姚蔚铭 纺织品化学工程师
审核丨宋立丹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