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京对话后,特朗普收获一丝“恰到好处的甜蜜”,乌克兰与欧盟积极寻求免于沦为“盘中餐”的困境。

admin282025-03-21 14:37:22

3月18日美俄总统通话纪要:从“打折”共识到和平前景的迷雾

3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第二次直接通话,重点讨论了美俄关系正常化和乌克兰局势。这次通话被视为俄乌冲突走向的关键节点。

通话内容:从“全面停火”到“不攻击能源基础设施”

根据双方通报,此次通话达成了“俄乌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共识。这一共识似乎比一周前美乌沙特吉达会谈的“30天临时停火协议”有所退步。从永久和平到30天停火,再到30天不攻击能源基础设施,过去一个月的动态和不断变化的表述显示了和平进程的复杂性。在“谈条件”的技术性分歧背后,更是各方原则性的根本分歧。

官方通报:俄方详细,白宫简练

特朗普与普京3月18日的通话内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话结束后,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官方都发布了通报。俄方发布的通话纪要更为具体详实,除了外交辞令,还列出了多项具体内容,包括:

  • 俄方指出完全停火的关键前提是完全停止对乌方的外国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
  • 俄方支持特朗普提出的俄乌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
  • 3月19日俄乌双方将互换175名被俘人员;
  • 两国领导人达成了美俄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共同意愿等。

相比之下,白宫发布的通话纪要则简练、宽泛得多,主要提及了实现和平始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停火,在中东举行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永久和平的技术谈判,改善美俄双边关系、中东地区潜在合作等议题。

和平前景:折中方案与根本分歧

从两国官方声明的重叠之处可以看出,相比于一周之前美乌达成的30天停火协议,此次“双普”通话的实际成果大打折扣。能源基础设施停火距离无条件全面停火相去甚远,更不用说特朗普希望达成的永久和平协议。然而,在全面战争已经持续超过三年的情况下,能达成能源基础设施停火协议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乌克兰局势:俄乌诉求天差地别

在俄乌最终诉求天差地别、美俄关切不尽相同的情况下,暂停攻击能源基础设施几乎就是各方仅剩的“技术性共识”。泽连斯基曾指出俄方的攻击已经摧毁了乌境内80%的能源基础设施,因此如果这一共识能得到执行,也能给两国特别是乌克兰民众带来一丝喘息。

特朗普的让步:为和平承诺“加码”

美俄两方除“能源设施停火”外仍存在不少差异,但2小时的通话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落幕,并为未来保留进一步谈判空间,说明美俄之中必有一方做出了让步。目前来看,停火协议“打折”的主要退让方还是特朗普。

俄罗斯的战略:打破西方孤立

俄罗斯在国际舞台重新发挥作用的平台也不局限于当前战争的热点地区,而是“对世界安全与稳定负有特殊责任”。双方还谈及了中东与红海地区乃至核不扩散(包括目前核武问题敏感的朝鲜半岛、伊朗等)。

和平前景:充满变数与担忧

尽管俄方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停火或永久和平倡议,也无意停止在军事上继续斩获,但普京给了特朗普刚好足够的“甜头”,足以让后者对国内和国际社会有个“交代”。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旨在各取所需、也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取所需的元首通话。

结语

和平前景依旧扑朔迷离,乌克兰的和平前景仍难言乐观。在多方博弈的背景下,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将成为推动和平进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