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欧盟施压中企技术转让,马罗什·谢夫乔维奇访华计划引发关注】
正文:
近期,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陷入僵局,欧盟在技术合作问题上对中方企业施加压力,表现出“强盗逻辑”的一面。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负责人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于3月20日公开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如欲在欧盟投资,需做好技术转让的准备。
马罗什·谢夫乔维奇此行目的明确,旨在推动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助力欧盟价值链和技术发展。据报道,他计划于3月26日至28日访华,此次访问将是其接任职务后首次访华,而中方尚未公布这一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听证会上表示,他打算在访华期间就市场准入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对公平竞争环境和欧盟影响的关切。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坚持认为,中资企业投资建设的工厂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包括技术转让。欧盟委员会贸易司总司长魏阳德曾表示:“我们对于没有附加值和技术转让的简单组装业务投资不感兴趣。”
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潜在投资成为焦点,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欧关系紧张,中国企业赴欧设厂有助于欧洲对冲美国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称,欧盟计划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建厂时,需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
对此,新华社曾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并没有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技术,企业间的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已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比亚迪欧洲事务特别顾问阿尔塔维拉表示,比亚迪很难想象在“对中国汽车不友好”的国家建立第三个工厂。
在技术合作问题上,中欧双方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对此,我们期待双方在谈判中取得积极成果。
(注:本文来源为观察者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