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构思的PPT由AI亲手打造——教育界热议:未来教育将需何种教师?”

admin82025-03-21 14:38:46

在近日于上海中学举办的“AI时代的教育思考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开场,他指出:“本次演讲的标题和PPT都是由AI协助完成的。”这场研讨会聚焦于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吸引了500多位中小学校长和管理者共同探讨“AI+教育”的未来图景。

AI赋能,教育跃迁

万玮校长的演讲题目为《2025:AI时代的教育跃迁和人类选择》,他在演讲中阐述了AI技术如何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深刻改变着教育事业。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与AI共同构建的互动学习过程。

知识观与教育观的转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在会上指出,AI的广泛应用将引领教育进入创生主义时代,强调人与AI的共生合作。未来,AI将在教育中发挥多方面作用,包括知识性学习、个性化指导、智能评估管理、数据分析预测,以及机器人、VR和AR等新技术产品的应用。

“人机协同”成为多位专家讨论的焦点。面对未来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理解AI背后的逻辑,为人类与机器共存的世界做好准备。

教师角色的重塑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提出,在AI时代,知识的生产不再仅仅是人类的专属,人机协同成为常态。课程设计也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学习内容将涵盖科学认知、技术体验、社会参与、文化觉醒和生命体悟等多个方面。

尹后庆强调,学习策略从记忆转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结合。教育需要经历结构性重组和流程再造,教学目标、过程、方式和评价都将随之变化。

AI时代的教师定位

面对AI的崛起,许多专家讨论了教师的未来角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认为,AI无法取代教师的角色,教师是AI的助手,而非替代者。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这是AI无法做到的。

尹后庆指出,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材,更需要创造性地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人机协同的方式,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构建学习情境。教师的角色将更多是学习情景的构建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

AI与教育的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AI可以替代教师传递知识,但无法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师应主动拥抱AI,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撑。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期待,在智能体的帮助下,能够实现更多的一对一教育场景,满足高度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总结

研讨会最后,倪闽景分享了五个共识,强调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的成长和学习,技术应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AI增加了学生发展的多元可能性,同时也会替代部分现有工作,但新技术将为普通人提供更具想象力的未来。AI教育应以“志向、兴趣、能力”为导向,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促进人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