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英伟达“量子日”探讨量子计算未来:黄仁勋展望20年商用之路
作者:倪雨晴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圣何塞报道
在今年的GTC大会上,英伟达带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篇章——“量子日”。这一举措背后,是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对量子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黄仁勋:量子商用需时日,非一日之功
黄仁勋在会上坦诚地表示,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可能还需20年的时间,他甚至认为15年这一时间节点还为时尚早。此言一出,美股量子计算相关股票应声下跌,引发了部分量子计算推动者的反驳。然而,黄仁勋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在GTC上主持了量子圆桌,以此作为对业界的“致歉”和“和解”。
对比英伟达自身,黄仁勋强调时间跨度的重要性
在3月20日的量子日活动中,黄仁勋详细解释了他对量子商用时间的判断。他以英伟达为例,指出该公司从打造计算平台到如今,经历了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对于量子计算而言,五年、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在他看来并不算长。
黄仁勋对引发股票下跌表示惊讶
对于量子计算股票的下跌,黄仁勋表示惊讶,他幽默地笑称:“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知道他们是上市公司。”同时,他期待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企业CEO们能够解释为什么他之前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将是历史上首次,一位公司的CEO邀请所有嘉宾,来解释他为何错了。
英伟达与12家量子企业共聚一堂,探讨技术发展
在此次GTC大会上,英伟达邀请了包括D-Wave Quantum、IonQ、Rigetti Computing等在内的12家量子企业代表,以及微软和亚马逊AWS的代表参加圆桌对话。黄仁勋作为主持人,与这些企业的高管们一起探讨了量子计算的技术发展,并围绕量子计算商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量子计算:解决挑战性问题,而非日常任务
黄仁勋强调,他并不认同量子计算将被用于日常平凡任务的假设。在他看来,量子计算有着巨大的潜力,人们期待它能通过新的方法解决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商业经验,建议避免设立过高、难以触及的目标,并选择一些可以独辟蹊径解决的问题。
量子计算:一种新的科学工具,与传统计算协同
在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的定位辩论中,量子计算的代表普遍认为,量子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工具,不会“替代”经典计算,而应作为一种工具,与传统计算系统协同发挥作用。
英伟达推进量子技术,建立全新研究机构
黄仁勋表示,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动,英伟达都在与量子计算公司合作,以推进量子技术的发展。在本次GTC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在波士顿建立全新研究机构——NVIDIA加速量子研究中心,致力于攻克量子计算领域最棘手的难题。
结语
量子计算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而英伟达的“量子日”无疑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量子计算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为展示如何对原文进行改写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