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毅然辞去美国终身教席,选择归国发展"

admin82025-03-26 16:14:59

【观察者网】南京,2023年11月25日 - 最近,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宣布了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常任轨道助理教授,同时也是AI经典教材《深度学习》(又称“花书”)中文版的主要编译者符天凡博士,已正式加盟南京大学,担任计算机学院的准聘副教授。

跨越重洋,投身科研热土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现年32岁的符天凡博士于去年12月加入南京大学,他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和材料开发。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选择放弃美国的终身教职,回国投身于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特别是在制药研究这一领域。

家国情怀与学术追求的交织

符天凡博士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为年轻科学家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赞扬南京大学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卓越领导力完美结合,为他在基础科学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发现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他提到,能够回到家人身边也是他作出这一重要决定的关键因素。

学术成就与未来展望

符天凡博士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发现”(AI for Drug Discovery)、“人工智能赋能的科学发现”(AI for Science)以及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他在2023年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在此之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他的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CML、ICLR、NeurIPS、KDD、TKDE等知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超过40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他在临床试验结果预测方面的研究更是被选为Cell子刊Patterns期刊的封面文章,并成功应用于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

人工智能:颠覆传统,引领未来

符天凡博士向《南华早报》介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科学工作流程。在药物研发领域,借助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的强大力量,研究人员不再需要依赖耗时且成本高昂的反复实验,而是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庞大的分子库进行虚拟筛选,精准预测出具有高效治疗潜力的候选化合物,从而大大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和成功率。

跨学科合作,加速药物开发

符天凡博士计划在南京大学组建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包括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化学家、生物学家和药理学家,旨在加速药物开发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如药物设计和临床试验。他表示,将与制药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缩短药物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并帮助候选药物更接近市场批准。

结语

符天凡博士的加入,无疑将为南京大学乃至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带来新的活力。我们期待他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