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6G发展之路:从5G的飞跃到未来智能互联
来源:环球网
2025年,6G技术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公众对于6G研发时间表和其相较于5G的先进性的广泛讨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疑问,记者近期探访了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深入了解了中国在移动网络创新发展的历程,并亲身感受了5G和5GA技术的应用实践,对6G如何提升工作与生活场景充满期待。
5G网络应用场景从“样板房”跃升至“商品房”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回顾了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将1G到5G的跨越式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从乡间小道到千车道的高速公路。她强调,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逆袭赶超”不仅改变了全球产业格局,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范。
2024年,5G商用已满五周年,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基站总数超过230万个,覆盖用户超过5.5亿户。
在珠峰6500米的高海拔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开通了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实现了对珠峰北坡登山线路及峰顶的全面覆盖。
5G技术深入千行百业,从“样板房”走向“商品房”
中国移动将5G技术融入各行各业,助力工厂、港口、田间等领域的转型升级。5G从垂直大类走向细分集群,从服务企业走向融入生产,从改变通信模式到重塑生产流程,实现了从方案到产品的过渡。5G全连接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层出不穷。
记者走进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厂,体验了5G技术如何赋能生产全流程,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保障安全生产与绿色制造。
5G-A加速落地应用,开启通信技术新篇章
5G-A商用元年,5G向6G的演进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移动提出的新型服务化架构与机制,成为实现重大技术变革的标志性技术。5G-A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王晓云认为,打造持续催化产业技术成熟的“练兵场”至关重要。
6G:万物智联,探索更多商业和场景模式
6G将从5G的万物互联升级为万物智联,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王晓云表示,与5G相比,6G需求可总结为“三个倍增,三个一体”。三个倍增体现在速率、连接数、高可靠低时延能力的大幅提升;三个一体则是新增需求,即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和空天地一体。
6G将构建一个数字孪生世界,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镜像,还将预测未来发展轨迹,提前干预潜在风险。同时,6G将更好地支撑AI技术的应用,面向智慧医疗、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更多场景。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的6G实验室正在加快研发,旨在打造国际领先的国家级科学试验装置,推动6G研发的整体推进。
结语:
6G的发展将给未来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从远程会议的全息互动到保姆机器人的智能升级,6G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并推动生产领域与社会治理的效率提升。中国移动将继续引领6G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万物智联的未来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