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索宇宙,助力地球——SDGSAT-1:全球可持续发展数据共享的先锋
正文:
在遥远的505公里之外,一颗名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的探测器正在太空中默默履行其使命。它以每轨300公里的幅宽和30米的空间分辨率,精确描绘着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痕迹,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量化评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
作为全球首颗专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年议程)服务的科学卫星,SDGSAT-1已步入其太空生涯的第四个年头。截至目前,SDGSAT-1已收集了超过42万景的全球覆盖数据,数据量高达1.8PB,并通过“SDGSAT-1开放科学计划”与世界共享,已有104个国家的科学家利用这些数据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工作。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华东透露:“‘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DSP)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SDGSAT-1能够提供宏观、动态的高精度数据。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构建覆盖‘人类活动痕迹’全要素的观测体系。”
以下是对SDGSAT-1及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详细介绍:
使命独特的科学卫星
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2024年,我国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其中第一阶段的发展路线图提及了“人类活动痕迹精细观测”这一任务方向。郭华东指出,2030年议程的实施面临数据缺失、指标体系研究不足等挑战。SDGSAT-1搭载的热红外、微光和多谱段成像仪三种有效载荷,通过全天候协同观测,为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指标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应用广泛,成效显著
目前,SDGSAT-1的数据已在多个场景与领域取得应用成果,包括城市监测与管理、环境质量监测、农业与生态、应对自然灾害等。基于卫星数据的研究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25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消除贫困”“清洁能源”“气候行动”等10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近20个具体目标。
打造全球合作“数据桥梁”
2022年9月,SDGSAT-1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各类成果、产品、报告也在SDGSAT-1开放科学计划官网集中上线,助力各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郭华东强调,SDGSAT-1的数据共享机制与DSP的全球协作目标高度契合,已经支撑起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伊比利亚半岛光污染数据产品等。
构建星座,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郭华东表示,距离2030年议程的最终期限仅剩5年,国际社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政策改革,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后半程进度。以SDGSAT-1为起点,SDG中心计划在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可持续发展卫星虚拟星座,形成覆盖“人类活动痕迹”全要素的观测体系。
结语:
SDGSAT-1,这颗承载着人类对地球可持续发展梦想的卫星,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连接着全球科研人员,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
——本文由SDG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
(注:本文为改写版本,部分内容结合了现有知识适当扩写和修改,以符合博客发布的排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