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娱乐圈风云变幻,那些“塌房”背后的人设崩塌真相
正文:
今年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娱乐圈便已经出现无数“塌房”事件。张颂文被指控税务和家暴问题;李明德、马天宇因剧组纠纷双双翻车;鹿晗直播时爆粗口,多个账号被禁止关注;张大大被曝职场霸凌……不止是内娱,其他地区娱乐圈也风波不断。
台湾娱乐圈的王子大陆被曝逃兵役,之后又因“杀人未遂”罪名被警方拘捕。李威被曝涉嫌邪教精舍杀人案,还被指控多项罪名。韩国娱乐圈顶流金秀贤,更是因为被曝与金赛纶未成年恋爱,变得人人喊打。
直到今天,依然有新的爆料登上热搜。金秀贤与雪莉共演的电影《真实》,这些明星们,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粉丝无数。但实际上,他们的人设根本立不住。一波波的塌,又一波波的立,仿佛总也学不会从教训中汲取力量。
这一切,让鱼叔回想起20年前的一部华语电影。
与明星“塌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部影片当时口碑糟糕,但却在后来不断受到好评。如今豆瓣评分高达8.8,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必看经典。今天,鱼叔就发一篇旧文,再次聊一聊这部——《独立时代》。
近几年,不少华语老电影陆续启动了4K修复计划。其中,最让鱼叔兴奋不已的,便是杨德昌的电影。全新高清版《独立时代》已经发行,画质感人,仿佛与过去看的完全不是一部片子。
回看经典老片,是一件绝对不会让人失望的事情。杨德昌的许多电影,都是以三十年前的台北市为背景,讲述激烈变化的城市发展中,个体的价值扭曲和自我迷失。如今,内地同样面临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故事,依然不过时。
像《青梅竹马》:“这些房子看起来都一样……有我没有我,好像越来越不重要了”;像《一一》:“什么都可以装,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是真的?”而在这部《独立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相似的苦恼与焦虑。
其中一条热评,足以看出电影的犀利:“如果想对这个世界多保留几年憧憬,还是不要看为好。”
《独立时代》是一场群戏。片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戴着一副面具。开场,“艺术家”小Bir,脚踩溜冰鞋出场,与记者高谈阔论,舌战群儒。满口“世界大同”,以伟人自比。他正在排演一出后现代喜剧。
不管演员怎么演,他都只丢一句“完全不对”。偏执狂艺术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几个月前,他还是个三流导演。他的起家,靠的是抄袭,和不遗余力的营销。
仗着艺术家的人设,他频繁潜规则女演员。搞艺术的排练厅,变成了他的简易炮楼。屏风上堂而皇之地写着:“一天一炮”。
这次,他盯上了一块难啃的骨头。眼前的女孩,算不上他的无脑追随者。他只好有条不紊地打消女孩的顾虑。
第一步,谈艺术,放大话。软磨硬泡了大半天,直到女孩有了兴趣。他便放话,要在自己的话剧里,安排女孩演女主角。
第二步,意识流情话。他并不直接夸赞女孩的美貌,转而称赞其身上的破碎感。同时,双手情不自禁地抚摸起女孩的肩膀。“你就像是一个在险恶的城市里走失的小女孩。”
第三步,邀请对方“为艺术献身”。他急不可耐地将女孩往床上拽。边拽边解释,这是合作前的相互熟悉。进展如此之快,让女孩犯了怵,不肯答应。
他立刻恼羞成怒起来。“你不信任我,我们怎么合作呢?”眼看女孩开始摇摆,小Bir又将到手。可一通电话令他猝不及防。他的老同学Molly突然到访。
只好抛下女孩,坐上Molly的车子四处兜风。Molly,是大财团家的千金。在外人眼中,她是实打实的独立女强人。
她掌管着一家广告公司,凡事亲力亲为。可打心底,却巴不得公司早点倒闭。原来,迫于家族的压力,她不得不与另一财团的公子联姻。
搞事业,不过是她换取自由的筹码。对外,她必须时刻小心,与未婚夫打造恩爱的形象。然而,两人之间毫无感情可言。未婚夫更是坦言,并不在意Molly出轨。
甚至,制定了与Molly的和平共处原则——“不同居、不上床、不吵架”。
Molly有一个姐姐,是知名情感节目的主持人。姐夫,则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作家。在众人眼中,这是一对惹人艳羡的金童玉女。事实上,二人分居已久,早就形同陌路。
可偏偏有好事的狗仔盯着他们,借此攻击姐姐的节目。每每此时,姐姐都不得不拉下脸讨好丈夫。两人一同设宴,请两三个记者吃饭。小报一写,化解危机。
人人都在装。人人都知道对方在装。人人也都默认这种装。电影名为《独立时代》。而它讽刺的,是一个装模作样的虚伪时代。
既是欲望,也是无奈。谁都知道,“装”出来的人设,很脆弱。但,每个人都有自以为的道理。片中看得最通透的,当属Molly公司的军师。
他是Molly未婚夫派来的眼线。明面上,以战略家自居,为少爷谋划了吞并Molly公司的蓝图。他不厌其烦地教导少爷,要忍耐、成熟。即使生气的时候也要赔笑脸,时刻防着别人装出来的样子。
背地里,他早盯上了Molly。三番五次地发出暗示,想要挖主子的墙角。在他眼里,社会就是个人情场,所有情感都是一种投资。
比如友情,就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就像是绩优股,就像储蓄。再比如亲情,就是祖产。“钱是投资,情也是投资”
为了操控少爷,他机关算尽。但,玩得最砸的,也是他。为了牵着少爷吞并Molly的公司,他造谣Molly出轨。对象正是她的老同学,艺术家小Bir。
他擅作主张,替少爷前去捉奸。一进屋,却傻了眼。在小Bir床上躺着的,竟是他自己的情人。
他口口声声的忍耐、成熟,统统不算数。挥刀相向,彻底失态。向来听训的少爷,反而成了劝架人。
Molly的“女强人”人设,也很快崩塌。她本就不懂管理,向来都是琪琪替她收拾烂摊子。但因为误会,她对琪琪下了逐客令。
结果,不仅失去了最好的朋友,还让整个公司运作停滞。姐姐为了电视节目,还在坚持自己的幸福妻子人设。屡次在主持节目中强调的:美满的婚姻,归功于健康光明的社会。
但,这不过是骗自己的把戏。夫妻俩早已背道而驰。尽管姐姐还在坚持,但一地鸡毛的局面也让她疲于收拾。人设崩塌的那天,终究会来临。
在大众眼里,幸福的婚姻与左右逢源的人设,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融入主流,必须牺牲自我。这也是我们从小被反复教诲的人情世故,要学会做人。
“被冤枉是我们中国人会做人付出的代价”。“装样子”,不过是为了从集体中寻求安全感。只是旧体系早已瓦解。新时代下,又该如何做人呢?
“装得和别人一样,是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真诚地活着,没有错。立人设,其实是一种追求效率的结果。常话说,日久才能见人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
可在当下这个节奏愈发求快的时代里,又有多少人愿意用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一个具体的人?于是,简单的标签、扁平的人设,成了最方便、快捷地赢得好感的方式。
相反,一个真诚而立体的表达,却很可能遭受最严重的质疑。片中有个最为讽刺的例子。
琪琪是Molly的助理,也是多年老同学。她天真善良,赤诚待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麻烦,她总会面带微笑解决。
然而,这副笑脸也让她吃尽了苦头。外出办事,她总免不了挨骂。被人认为是故意装出笑脸,假意哄人。
上司也时刻提防着她。姐姐就多次劝告Molly,认为琪琪城府深。成天挤着一对酒窝,搞得人见人爱似的。
而Molly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在得知有人给琪琪介绍新工作后,便认定琪琪背叛自己。不由分说,大骂她虚伪。
“你这样看着我笑,是什么意思?”多年的同学感情,经不起一丝的怀疑。“感情已经是一种廉价的借口”“装得比真的还像”
另一个角色,Molly的作家姐夫,也遭遇了挫折。过去,他写的都是甜蜜温柔的言情小说。用他的话说,用虚伪的文字,赚光读者的眼泪和钱。
如今,他决绝地与旧我割席。认为自己过去的写作,都是毒品鸦片。然而——
“现在这些真正为你们写的书,反而没人要看,没人要出”姐夫的新书,讲了一个孔子再世的故事。他假想,孔子穿越到现代,用那套中庸的处事法则,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
所有人都想像他一样,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但很快,孔子就感到困惑。因为人人都认为,他的这套处事法则是装出来的。
“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他也没法为自己辩解”千百年来,那些打造出的人设,无一不是假借孔老夫子之名。我们似乎每一个人从小就被教诲,没有人脉就成不了事。
打点不好人情世故,就很有可能遭到他人的摒弃与孤立。最安全稳妥的处理,就是同流。
同流者与逆流者,孰高贵,孰可鄙?电影中,杨德昌并没有下定论。同流的姐姐,一样有着自己的正义感。她认为,自己的节目带给了观众以希望。
正是这些“善意”的谎言,安抚着他们脆弱的内心。而逆流的姐夫,也同样面临自己的困惑。虽然直击生活的阴暗面,却太过直接露骨。
因为执著于寻找生活的真相,来到了自杀的边缘。“你这些灰色的、病态的作品,真的能够治疗大众吗?”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困惑被进一步放大。
三天一放锤,五天一反转。明星、网红,爆火与塌房只在一夜之间。其实,我们早已发现,装出来的人设也并不安全。但同时,我们越发地感到自己迷失在生活的迷宫——
到底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对的?生活的真相,从来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相较于左右逢源的处事观,孔老夫子还留给了我们另一精神财富。
“知其不可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