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无边界时代来临,厂商竞相破局创新!-大浪资讯

admin72025-01-26 20:22:22

手机屏幕无边界时代来临,厂商竞相破局创新!

全面屏时代,手机界的创新风暴即将来袭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目前手机市场显得有些沉寂,但一旦节日结束,我们将迎来一波壮观的新品发布热潮。

   小编盘了一下,发现年后新机强者如云:小米 15 Ultra、OPPO Find X8 Ultra、vivo X200 Ultra、华为 Pura 80 Ultra......

   其中,今日(1月26日),有关OPPO Find X8 Ultra的新机爆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微博博主透露的信息显示,这款新机将是首款采用直屏设计的顶级旗舰手机,并且将率先搭载LIPO极窄封装技术。这一创新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手机的屏占比,为用户带来更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OPPO在探索手机屏幕设计和技术应用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令人期待其后续表现。

   “直屏LIPO”这一概念确实引人注目,尤其是后者,相信会吸引大量网友的目光。 直屏手机在市场上已经不算新鲜事物,但当它与LIPO技术结合时,却能激发出新的火花。LIPO(锂聚合物电池)技术以其轻薄、安全的特点,在移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当直屏设计遇上这种先进的电池技术时,我们有理由期待其在续航能力、屏幕显示效果以及整体便携性方面的提升。 这样的组合不仅有望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同时也预示着智能手机行业正在向着更加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方向迈进。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意味着他们可能会享受到更多前所未有的功能和性能。

   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手机屏幕的黑边可以显著减小,这不仅提升了屏占比,还增强了手机的整体外观质感。在我看来,这一改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优化,更是对用户体验的一次革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注重设备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这种技术的应用,无疑让手机在设计上更上一层楼,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使用体验。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类似的技术突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

   在去年Find X8/Pro系列发布之前,OPPO Find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透露,他们为手机黑边技术的研究投入了三年的时间和超过一亿元的资金。他同时表示,Find X8 Ultra的窄边框设计将会更加惊艳。 这项长期且大规模的技术研发投入,体现了OPPO对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视。尽管市场竞争激烈,OPPO依然愿意持续投资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这不仅展示了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也表明他们对未来市场的信心。随着Find X8 Ultra的推出,我们有理由期待OPPO能在高端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几年前,“边框停航母”成为了热门梗,主要是因为许多用户对手机屏幕边框过宽表示不满。

   然而,在过去的一到两年内,这种批评声音逐渐减弱,因为各厂家为了去除边框,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LIPO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那问题就来了,LIPO到底是什么技术?各大厂商又推出了哪些厉害的技术?且让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所谓 LIPO,其全称为 low-injection pressure over-molding,中文释义为:低压注塑成型。

   作为一种创新的封装技术,它巧妙地借鉴了“琥珀”的概念,利用液态高分子材料进行物品的保护与封装。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出色的防护效果,还能确保封装后的物品外观精美,仿佛被时间凝固在透明的琥珀之中。这无疑为高科技产品、艺术品等珍贵物件的保存和运输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物品保护的传统认知。 此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模仿。通过从自然界获取灵感,科学家们能够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这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突破,也是跨学科融合的成功案例,展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奇妙联系。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这样的技术革新,它们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具体点来看,通过采用高分子材料实施液态封装技术,以保护显示屏排线的连接部位。

   再通过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固化,使高分子材料、显示屏幕和手机中框紧密结合,从而缩减手机屏幕的边框宽度。

   该技术具备两个明显的优势:

   视觉效果提升:减少手机边框的宽度,实现超窄边框设计,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

   保护性能增强:对屏幕内部的排线等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提升发光面板的保护能力,增强屏幕的可靠性。

   细说起来,LIPO技术并非新颖事物,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2021年,当时苹果将其用于Apple Watch Series 7,从而提升了设备的耐用性并实现了更窄的边框设计。

   而LIPO技术首次应用于手机同样是由苹果公司实现,首发机型为iPhone15 Pro和Pro Max。

   得益于这项技术,苹果成功地将边框宽度从2.2毫米减少到了1.5毫米。这一进步不仅展示了苹果在设计上的持续创新,还表明了其在追求极致用户体验方面的不懈努力。更窄的边框意味着更大的屏幕占比,这无疑会吸引那些对视觉体验有高要求的用户。同时,这也可能预示着未来智能手机设计的一个新趋势。

   或许有些朋友对这些数值的具体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9to5mac制作的模拟对比图。不要小看了这零点几毫米的变化,实际视觉效果上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

   在小米15系列中,小米同样采用了LIPO屏幕封装技术,实现了惊人的1.38毫米极窄四等边设计。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手机的整体美感,还大大增强了屏幕的显示效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技术创新无疑让小米15系列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出色的使用体验。 这种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展示了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其不断追求卓越和用户体验的决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技术革新,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据官方介绍,采用光敏树脂进行真空注塑密封排线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还使得边框宽度相比上一代产品缩减了20%,这一进步无疑为设备的轻薄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当前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便携性和美观性的趋势下,这样的改进无疑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这也展示了制造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这种技术上的革新,不仅体现了企业在材料科学与工艺流程优化方面的深厚积累,也预示着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正在迎来新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成果出现,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另外,尽管红魔没有道出采用何种技术,但官方表示红魔 10 系列所搭载的“悟空屏”,边框窄至仅 1.25mm。

   总之,通过 LIPO,厂商们可以让手机正面的视觉效果和整体美观度直线上升。

   如此一来,“边框停航母”的情况,就不复存在。

   除了 LIPO,在去年,还有一项技术曾引发过家友们的关注 —— BRS。

   BRS 即 Border Reduction Structure,中文译名为“边界缩减结构”,是全新的技术。

   该技术使屏幕底层电路能够更加紧凑和高效地排列,通过尽量减少底部边框的宽度,并将底部的铜线向上卷绕以形成更为紧凑的结构,在不牺牲性能或改变设备整体外观的情况下,实现了底部边框的进一步收窄,从而提高了屏占比。

   近日,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在即将于今年发布的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中首次采用某项新技术,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过去,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有多方消息源透露了苹果可能会在新一代高端iPhone中引入这项技术的计划。这不仅体现了苹果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也预示着智能手机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 这项技术的引入无疑会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可能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对于新功能和高性能的期待日益增长,苹果此举无疑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当然,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对其他手机制造商的压力,他们或许需要加快自身的技术研发步伐,以保持竞争力。无论如何,这次的创新举动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它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

   说起这个 BRS,其侧重点在于屏幕本身,实现难度颇大。

   由于涉及屏幕底层电路布局等复杂设计优化,需要在微观层面上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和工艺处理。

   例如,在设计中为了减少边框宽度,需要将边框下的电路布置得更加紧凑,有些线路甚至需要向下弯曲以节省空间,这无疑增加了技术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 这种对高集成度的追求反映了现代电子设备小型化和轻薄化的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于便携性和外观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师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更小的体积,成为衡量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这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产业界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之前曾尝试在产品中应用某种技术,但由于散热问题而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一挑战不仅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反映了科技公司在追求创新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有效管理热量,依然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这表明,尽管技术创新充满潜力,但要将其转化为实用的产品,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障碍。

   关于苹果是否在iPhone 16 Pro/Max中采用了BRS技术,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从产品边框的宽度数据来看,苹果似乎在这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这一细节表明,苹果依然致力于通过细微的技术调整来提升产品的外观和用户体验。尽管没有正式确认,但边框的收窄无疑增加了手机的整体美感,并可能有助于提高屏幕占比。这种对设计细节的不断追求,体现了苹果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的持续创新精神。

   iPhone 16 Pro 的上下黑边宽度为 1.41mm,左右为 1.44mm,iPhone 16 Pro Max 则是四边等宽,最窄处只有 1.36mm。

   诚然1.5毫米以下的边框已经算是相当窄了,但仍有部分用户觉得还不够极致。很多人追求的是完全无边框的屏幕设计。

   其实别说是一些用户了,就连某些厂商之前也对无边框屏幕情有独钟。

   乐视曾经推出过几款采用“无边框设计”的手机,通过独特的“全悬浮玻璃”技术,将玻璃面板直接覆盖在中框上,从而实现了无边框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不仅让手机看起来更加时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屏幕占比,给用户带来了更沉浸式的视觉体验。然而,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些实际使用中的问题,比如屏幕边缘容易受到物理撞击而损坏。尽管如此,乐视的这一创新尝试还是为智能手机的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并对后续产品的开发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问题是,该技术虽然被宣传为接近无边框的设计,但在实际体验中,黑屏状态下似乎没有明显的边框限制,然而一旦屏幕点亮,那些黑色边框便显得格外显眼。这无疑让产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大打折扣,也让人对所谓的“无边框”概念产生了质疑。这样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够吸引消费者,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还有苹果,在iPhone X项目的早期阶段,设计团队曾努力追求一款无边框的手持设备。然而,由于最初的原型机制作出来后体积过大且重量过重,这一设想最终未能实现。尽管如此,这个过程无疑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推动了技术与美学的进一步融合。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也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挑战和失败。这不仅揭示了设计和工程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展示了追求极致美学时可能面临的实际限制。成功往往需要反复试验和不断调整,才能最终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理想状态。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苹果没有放弃对无边框 iPhone 的探索。

   在2023年7月,韩媒Thelec的报道指出,苹果公司要求三星和LG共同研发无正面边框的iPhone OLED显示屏,目标是实现边框宽度为零的技术突破。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苹果对显示技术的高要求,也因为这预示着智能手机设计将迎来新的变革。 无边框屏幕一直是消费电子市场追求的目标之一。这种设计不仅能提供更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还能增强产品的整体美感。然而,要实现完全无边框的设计并不容易,它需要克服包括屏幕集成、结构强度和生产工艺在内的诸多技术难题。三星和LG作为全球领先的OLED屏幕制造商,在显示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它们能否成功开发出符合苹果标准的产品,无疑将成为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此外,这次合作还可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材料供应商到组装厂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消费者期待看到更加惊艳的产品,而厂商则需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总之,这项技术的研发进展值得持续关注。

   报道称,为了符合苹果的规定,三星和LG需要提升薄膜封装(TFE)技术和屏下摄像头(UPC)技术,并确保足够的天线空间。

   而在 2024 年 12 月,The Elec 带来了新进展,无边框 OLED 面板预计将于 2025 年末完成。

   据悉,苹果期望这款无边框OLED面板能像Apple Watch的屏幕那样,保持平面设计并带有圆角,同时边缘部分呈现出自然弯曲的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星和 LG 需要采用薄膜封装和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技术来处理屏幕的侧边。

   不过 OCA 技术进展最为缓慢,因为它会导致侧视角度出现失真,此外,还需要解决如何将天线嵌入屏幕侧边的问题。

   总之,倘若一切顺利,首款无边框 iPhone 最快将于 2026 年登场。

   当然了,其他厂商可能也不会干等着,没准儿会先于苹果推出“真・无边框”手机,让无边框时代尽早开启。

   回看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布会和宣传图不难发现,手机屏幕边框的宽度已然发展为厂商们火拼的赛道。

   无论是高端手机还是中端手机,很多厂商都会突出宣传自己的屏幕边框有多窄。

   即使是一些入门级手机,除了下巴部分较宽之外,其它三边也能实现较窄的设计。

   尽管缩减手机边框可以显著提升手机的外观和视觉体验,但我认为消费者在追求极致设计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他重要因素,如电池寿命、耐用性和用户体验等。厂商们纷纷投入到这场“无边框”竞赛中,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但希望他们能在设计与实用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毕竟,一款真正吸引人的产品不仅要有高颜值,更需要有出色的综合性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厂商在去除屏幕黑边方面可谓是毫不手软,每一家都力求比前一家做得更加彻底。 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全面屏和更高屏占比手机的持续追求,也显示了厂商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眼球,提升产品竞争力,各品牌纷纷投入研发力量,力求在设计上做到极致。然而,这样的竞争虽然带来了更美观的产品外观,但也引发了关于屏幕耐用性和成本控制的讨论。如何在提高视觉体验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依然是厂商需要权衡的重要课题。

   只不过,正因为如此,只有“保护膜”受损的世界或许即将成为现实,毕竟这黑边逐渐收窄,甚至有消失的趋势,这层膜又该如何粘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