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独占市场,RTX 50系列利润何去何从?
RTX 50系列:NVIDIA独领风骚,市场利润谁与争锋?
1月27日消息,RTX50系列即将上市开卖,RTX5090/5090D的评测已陆续发布。然而,这次全球媒体评测所使用的样卡均未包含标准版,即通常所说的“丐版”。这让人不禁猜测,是否是因为制造商有意避免与FE公版的价格产生直接竞争,或是有其他市场策略上的考量。 这样的安排引发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诸多讨论,很多人对缺少标准版评测表示不解,担心这可能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和性价比的全面评估。这也使得公众对于RTX50系列的整体表现和实际售价更加好奇,期待官方能提供更多透明的信息。
大家知道,NVIDIA显卡的非公版有两种,一种是与官方MSPR建议零售价一致的标准版,另一种是售价更高的豪华版或超频版。后者通常会比标准版晚一天解禁,但基本上是同时上市。
这一次,无论是国外媒体拿到的RTX 5090,还是国内媒体拿到的RTX 5090D,除了极少数公版之外,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售价更高的非MSPR版本,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常态(当然,5090D并没有公版)。这种现象背后,或许反映了制造商希望通过高配高价的产品来提升利润空间,同时也可能是在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然而,这也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不满,毕竟他们希望在预算内获得最好的性能,而非被迫支付额外的溢价。
对此,有一种说法是,NVIDIA留给AIC品牌厂商做RTX 5090/D的利润实在是太薄了,导致再做MSPR标准版简直就等于做慈善,所以干脆就都不玩了。
NVIDIA的市场地位显而易见,对AIC厂商的管控也极为严格,甚至对其包装盒的设计风格都有统一规范,任何厂商不得随意更改。
同时,NVIDIA一直将GPU芯片与显存芯片捆绑销售给AIC厂商,这正是导致RTX50系列AIC厂商利润微薄的重要因素。因为新推出的GDDR7显存价格昂贵,NVIDIA几乎将全部新增成本转嫁给了这些合作伙伴。
对此有人回忆起EVGA曾经果断退出显卡市场、放弃了主要业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NVIDIA几乎独占了大部分利润,因此不惜与NVIDIA公开决裂。
目前,厂商尚未公布RTX5090/5090D显卡的具体售价,但有消息称,一些RTX5090型号在海外的定价如下:
华硕ASTRAL:2800美元
微星SUPRIM LIQUID SOC:2500美元
微星SUPRIM SOC:2400美元
同德GAMEROCK:2200美元
尽管RTX 50系列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初期供货量极为有限,尤其是RTX 5090和5090D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以原价购得这两款显卡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消费者为了抢购到这些高端显卡,不得不熬夜排队或在各大电商平台反复刷新页面,结果往往还是失望而归。这不仅反映了市场上对高性能显卡的需求巨大,也暴露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那些急需更新硬件的游戏玩家和专业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希望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量的增加,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显卡。
另外,尽管NVIDIA FE公版显卡不会大规模供应,但它仍然与AIC显卡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毕竟有官方品牌的信仰加持。
RTX50系列显得更为激进,有国外媒体收到了RTX5090FE公版,芯片上明显标注着“PressBuild”(仅供媒体)的字样。
送测的非公版RTX 5090均未标有通常意义上的“QualSample”(质量样品)字样,这表明他们提交的全部为正式量产版本。这一现象或许意味着厂商们对这些非公版显卡的品质充满信心,无需再通过特定标识来强调其样品性质,从而向市场传递出一种产品质量过硬的信号。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标识成本,还可能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因为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经过严格测试并投入大规模生产的商品。不过,这也可能引发一些疑问,即这些显卡在正式量产前是否已经过充分的验证,以确保它们的质量与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换言之,NVIDIA并未给予AIC足够的试产样品时间,反而抢先一步发布了新产品。这一举动不仅打乱了供应链的节奏,也使得依赖于NVIDIA供应的合作伙伴感到措手不及。这可能反映出NVIDIA在市场策略上的激进,但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其未来合作诚意的担忧。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刺激销售,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与其他硬件制造商的合作关系,进而限制自身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