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予年轻人超越互联网的创业机遇
未来之星:AI引领年轻人探索创业新天地
数界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人工智能大模型正逐步成为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大展宏图。然而,尽管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模型技术也面临着诸如性能、成本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立志于投身这一领域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应当如何进行选择。
在12月15日举办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2025”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受邀发表了题为“在大模型时代,年轻人值得干点什么”的主题演讲。周鸿祎在演讲中表示,AI带来了比互联网更为广阔的机会,这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更将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和工作方式。他鼓励年轻人把握住这一机遇,通过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深入了解行业需求、高效管理知识、创建智能系统以及改进工作流程等方法,积极参与到这场技术变革之中。
据周鸿祎介绍,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企业,大模型时代为360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年轻人也应抓住这一机会。他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本质差异,互联网是连接平台,而人工智能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AI提供了比互联网更大的机会,互联网能让人得到推特,而AI可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可以让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周鸿祎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赖互联网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必须适应大模型时代的新趋势。他总结了大模型时代的六大发展趋势:首先,虽然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步伐有所放缓,但预训练ScalingLaw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高质量数据资源也逐渐枯竭;其次,业界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大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更加专注于打造专业领域的大模型;再次,大模型的参数规模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标志着进入了轻量化时代;此外,训练数据的质量不断提高,使得小参数的大模型也能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同时,大模型的成本不断降低,这为应用生态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算力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经完成,模型的能力足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从这些趋势可以看出,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垂直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不仅仅是追求更大的模型规模。此外,随着训练数据质量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更多创新性的应用将会涌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趋势表明,未来的AI技术和应用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而不是盲目追求模型的复杂度和规模。
周鸿祎认为,大模型产业正沿着两条路径演进:一条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这条路径追求单体智能的极致,不断投入算力与数据,推动大模型朝万亿参数迈进;另一条是应用导向的路径,这条路径致力于将大模型从高高在上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使之更加产业化、垂直化、场景化和实用化。因此,周鸿祎建议:“我们不应一开始就追求颠覆式创新,而应首先考虑如何赋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待时机成熟时,再尝试进行颠覆式创新。”
周鸿祎指出,创业者和创新者可以在大模型的六个主要应用领域中寻找机遇,具体如下:首先,实现人人智能化,提高个人生产力,赋予个体超能力;其次,推动万物智能化,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能,通过端云协同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再次,促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利用大模型帮助传统行业创造新的生产力;此外,开拓未来和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再者,创新科研方法,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AI for Science)已成为共识,大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大量科研数据,建立复杂的科研模型;最后,关注AI安全,360公司提出了“以模制模”的新策略,利用安全大模型来应对新型AI安全挑战。
周鸿祎认为,发展专业大模型的关键在于找准应用场景,需解决四大核心问题:首先是知识管理,这是大模型更好地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涵盖内部知识管理、外部情报分析、大数据分析、多模态处理以及工作流知识管理;其次是打造业务大模型,依据政府及企业的特定场景和专业知识进行训练;第三是构建智能体,以业务大模型为基石,开发出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企业数字员工;最后是融合工作流,通过连接多个代理(Agent)和数字化系统,实现多个代理、多个数字化系统以及不同组织间的高效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