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来工业新模式!高端装备企业共建协同设计平台
革新设计,引领未来!高端装备企业共创协同设计新风向
数界探索
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指出,应引导企业利用云端进行研发设计,按需订阅产品设计和仿真模拟等软件服务,从而提高产品仿真的效率,减少软件运维的成本。同时,推动企业开展协同研发设计,尤其是鼓励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建立协同设计平台,增强设计协同性。这将促使配套零部件企业能够更便捷地使用这些平台,进而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此外,还鼓励企业探索智能研发的新应用,例如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研发设计软件,构建设计模型和仿真模型的数据集,并进行模型训练,发展创成式设计和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从而加速新产品的研发进程。 从这一政策导向来看,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也展示了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布局。通过云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推动整个制造业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型。这种趋势预示着未来制造业将更加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研发与生产。
《指南》提出,有关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专项资金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符合企业转型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带动地方政府、创投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支持力度。鼓励地方依托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图谱建设、标准制定、设备更新、首版次软件培育、供需对接等工作,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实施制造业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指南》指出,应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共同开发标准化、低成本且易于复制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个涵盖各类服务商的资源池。同时,加快培养一批专注于特定行业的专业软件开发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和平台服务商,探索孵化一批提供数据确权、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管理等服务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并制定和完善服务商分类分级评价标准,推动相关规范的实施。 此外,还应依托现有的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系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载体,形成线上线下的协同机制,实现省、市、县多层级联动,确保全链条的转型服务能够顺畅进行。通过这样的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选择,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效率。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关注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挑战和市场变化。
注意到,《指南》提倡领军企业构建高质量的工业数据资源库,以支持工业人工智能的训练与应用推广,从而发掘工业数据的潜在价值。同时,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级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及行业数据库,推进产品主数据标准的制定,创建工业数据生态系统,促进数据的便捷高效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