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博主遭恶评索赔 5 万元,手机厂商判删帖道歉
博主胜诉!手机厂商需删帖赔偿5万元
数界探索
12月19日,据羊城晚报报道,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最近处理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因在网络上发布针对某手机品牌的恶意差评而被判定败诉,需删除相关帖子并向该手机厂商公开道歉,同时赔偿5万元人民币。 这一判决不仅彰显了法律对于个人名誉权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向公众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在发表言论时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不仅是对涉事博主的警示,也是对所有网民的提醒,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避免因不当言论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报道称,王某是一位知名的自媒体创作者,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电子产品评测和汽车解说,积累了超过150万的忠实粉丝。
2023年3月,A公司某品牌新款手机正式开售。王某在其多个社交自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与该品牌手机有关的图文及视频内容,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这款手机的夜景模式简直是最糟糕的”“成像效果差强人意”“这样的产品连狗都不会去买”“尽管在硬件配置上不落下风,但实际使用体验却令人失望”。 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这款新机的某些方面存在较大不满,尤其是在夜景拍摄和整体用户体验上。作为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智能手机,良好的用户反馈对于品牌声誉和市场销量至关重要。因此,A公司或许需要更加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并在后续版本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提醒其他科技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推广时,不仅要注重技术参数的堆砌,更要关注用户体验的真实感受。
A公司认为,作为拥有大量粉丝的自媒体博主,王某所发布的信息严重侵犯了A公司的合法权益。因此,A公司要求王某删除相关侵权内容,并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公开道歉至少三个月,同时赔偿A公司因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王某辩称,其对涉案手机进行了实际使用,对产品的评价均建立在真实使用事实与感受的基础上,其对涉案产品的评价并未超过合理评价限度,不存在侮辱贬低或其他过激言论,在收到A公司律师函后,已将账号内涉及A公司产品的相关言辞进行了修改,并未实施任何损害A公司名誉权的行为。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位用户对涉案手机的使用和评价是基于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且评价内容客观公正,没有超出合理的范围。在收到律师函后,该用户也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及时删除了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这不仅体现了用户的负责任态度,也表明其评价行为本身并无恶意,更多是消费者表达个人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基于使用体验的评价对于产品改进和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提醒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批评时,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而非简单地通过法律手段压制不同的声音。
南山法院在审理后指出,此案属于名誉权纠纷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手段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此案不仅反映了法律对于个人名誉权的保护力度,也揭示了网络时代下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都可能迅速对个人名誉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有效防止恶意诽谤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公众人物与普通人在名誉权保护上应受到平等对待,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来确保法律能够切实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王某作为测评博主、自媒体从业者,应当以真实使用为前提,测评言论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应避免无中生有、过分夸张、故意贬损甚至侮辱性的表述、评价。王某在对 A 公司产品进行测评时,使用了诸如“史上最垃圾”“最渣”“狗都不买”等明显具有侮辱性和贬损性的言辞,超出合理批评的范畴,构成对 A 公司商业信誉的过度贬低。极端的言辞显然未能体现测评的科学性和中立性,反而可能误导公众对 A 公司产品的认知,导致社会评价降低。因此,王某的行为构成名誉权侵权,依法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民事责任。
经查,王某在其他平台上的侵权言论虽已删除,但在微博上仍存在针对A公司的侮辱性和侵权内容,且这些言论对A公司的负面影响尤为显著。尽管王某声称已删除部分言论,但仍有不实和侮辱性的内容未被清除。因此,法院判定王某必须彻底删除其在微博上发布的所有侵权内容,并在微博平台上公开向A公司赔礼道歉,以消除负面影响。 从舆论监督的角度来看,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A公司的合法权益,也强调了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得损害他人的名誉权。此外,这也提醒广大网民,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鉴于A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实际损失或王某的侵权所得数额,法院在综合考量了侵权行为的性质以及A公司为维权所支出的成本等因素后,最终判定王某需赔偿A公司5万元。该判决已经生效。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处理此类侵权纠纷时,法院不仅会关注双方提供的直接经济损失数据,还会考虑到维权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这提醒企业在遭遇侵权时,除了要保护自身权益外,也要注重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记录、合同文件等,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这也表明了司法部门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决心,通过这样的判决来警示潜在的侵权行为人,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南山法院法官指出,测评博主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测试,为消费者提供关于特定商品、店铺或服务的评价与建议,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然而,虚假或夸大的测评信息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还可能损害产品声誉,扰乱市场秩序。本案明确了测评言论的合理范围,规范了不合理的网络测评行为,通过判决侵权者承担相应责任,保护企业的名誉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注意到,“努比亚手机”官方微博昨日转发了该报道,并称“测评理应遵循客观真实原则,恶意贬损商誉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