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力演艺市场:规模翻番背后的新机遇
直播助力演艺市场:绽放新时代的数字演艺风潮
数界探索
11月22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在长沙发布了《演艺直播: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特征》报告。报告指出,直播平台助力演艺类主播及其团队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从而推动了演艺行业的发展,促进了高质量内容的产出,扩大了演艺市场的规模,使从业者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并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直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分为交易类直播和演艺类直播两大类型。交易类直播主要涉及电子商务领域,而演艺类直播则涵盖了曲艺、唱歌、舞蹈和器乐等多种形式。随着直播行业的规范化和职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演艺类直播已成为演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95亿元。 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演艺类直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演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表演者能够跨越地域限制,与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建立联系。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随着行业规则的不断完善,演艺类直播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桥梁。
市场的快速扩张正推动其与传统演艺行业的深度结合。社科院此次研究指出,传统演艺行业通过直播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呈现出“双向促进”的特点。
演艺市场规模成倍增长
报告指出,传统演艺行业在实体运营中常会遭遇场地、时间和观众覆盖范围等多方面的局限。对于已有的演艺人才、场地以及设备,演艺服务的提供频率和覆盖范围往往受限。然而,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这些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直播平台,演艺团体能够突破物理空间的束缚,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同时提升演出频次而不增加额外成本。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艺术传播的边界,也为演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总体来看,直播为传统演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解决了传统运营中的诸多瓶颈,还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受众的多元化,未来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尽管演艺行业的固定场地、固定人员以及线下的演出形式没有改变,但通过直播,其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同时盈利和非盈利的收费模式也得以同步延伸至线上。这意味着,除了原有的线下市场外,演艺行业还额外获得了线上市场的拓展机会,从而大大增加了受众范围和传播时间。
“在这个市场中,演艺行业从业者可以通过直播吸引更多的粉丝和观众,进而转化为线下的忠实观众或消费者。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直播进行品牌宣传、票务销售等商业活动,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虎涛表示。
杨虎涛分享报告内容
位于湖南的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是传统戏剧院团的一个典范。通过线上与线下活动的结合,该中心显著提升了其运营效率。在开始直播前,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每年大约会举办160场演出,其中包括下乡表演的传统折子戏以及在固定剧场上演的新创作剧目和大型戏剧。
在线上开启直播后,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基本上维持了每两天进行一次直播的频率,这相当于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超过180场演出。在“产能”显著提升的同时,观众数量也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传播范围从长沙本地扩展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目前,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抖音账号已经吸引了超过24万粉丝的关注。
更多的个体发展机遇
报告显示,直播为许多普通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相较于传统演艺节目需要复杂的筹备和团队合作,视频直播更为灵活便捷,个人创作和表演的门槛及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实时评论和点赞等快速反馈机制,艺人能够迅速获得观众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表演内容,提升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在直播平台上,许多没有专业背景的演艺人士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在互动与调整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粉丝,并获得了更多的线下演出机会。
在众多受益于直播平台的“素人”中,歌唱主播杨昊便是其中之一。杨昊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昊选择了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工作之余,他总是利用空闲时间练习歌曲,将日常所见所感融入唱歌中。
正在直播的杨昊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决定尝试开设自己的直播间,分享自己的音乐才华。起初,观众寥寥无几,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李明的直播间逐渐积累了几千名忠实粉丝。后来,李明加入了专业的直播公会。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精心设计的活动,李明的人气持续上升,粉丝数量突破了百万大关,单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也超过了万人。 这样的故事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屡见不鲜,它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与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现代互联网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对于那些有才华但缺乏机会的人来说,这样的例子无疑是一种激励,表明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毅力,加上正确的方法和平台的支持,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关注和支持这些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它们正在丰富我们的生活,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可能性。
杨昊表示,他收到了很多线下的演出邀请,包括商业演出和文艺活动都纷纷向他发出邀请。
收入带动与就业增长
随着时空界限的打破,市场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技术手段的支持,每位演艺人员都有机会通过直播平台展现自我。不论是来自专业院团的演员,还是在直播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新晋艺人,都能借助这一平台来展示个人才华,并吸引众多粉丝的关注。 这种变化不仅为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观众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也意味着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艺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保持观众的兴趣与支持。此外,平台方也需要加强管理,确保内容质量,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直播为专业演员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展示空间。通过直播平台,他们可以展现自己高超的演技和丰富的艺术造诣,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分享个人的艺术感悟和创作经历。同时,借助直播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演员们能够迅速获取观众对表演的看法和建议,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方式。这样的过程不仅提高了专业演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他们的演艺生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一位受访的地方戏剧演员表示,在疫情期间,直播不仅成为她保持演出状态的唯一途径,也为她带来了额外的打赏收入,当时,直播不仅带来了数倍于工资收入的经济激励,更重要是是使她收获了大量粉丝,疫情结束之后,虽然她只能在繁忙的剧团演出之后才能偶尔个人直播,但仍然可以带来和工资收入基本相当的打赏收入。
演艺直播不仅扩展了演艺市场的规模,还催生了新的职业分工,增加了就业机会。
课题组调研发现,与直播相关的岗位涵盖了策划与文案、摄像与导播、编辑与后期制作、社交媒体运营、直播美工设计师、数据分析师以及客服人员等。这些岗位共同构成了直播行业的生态系统。根据调研结果,主播和服务人员(如场控、文案、剪辑、运营推广等)的比例大约为1:2,这意味着每增加一名主播,就能相应地创造两个新的就业机会。 这样的人员配置不仅反映了直播行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展示了其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直播行业将继续扩展其影响力,并可能创造出更多元化的职位类型,进一步推动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指出,网络直播是一种具有高度包容性和灵活性的职业。许多年轻人通过成为网络主播重拾就业信心,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同时也为他们未来转向其他职业提供了良好的过渡。众多网络主播在专业机构的支持、培养和孵化下迅速成长,这不仅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就业岗位的快速增长,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