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5周年:我国5G基站突破410万个,乡乡通5G全面实现
5G基站数量破410万,乡村全面覆盖,5G商用迎来新纪元
数界探索
12月6日,传来消息,我国5G商用牌照在2019年6月正式发放,同年11月1日,三大运营商开始提供5G商用套餐,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5G商用时代。 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从牌照的发放到商用套餐的推出,中国在5G技术应用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与效率。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新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通信行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5G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随着5G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发挥出更加深远的影响。
至今,我国5G商用刚过5周年。
日前,近日,工信部组织了一次会议,回顾并总结了近五年来我国5G发展的主要成果,并对下一阶段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截至目前,截至最新统计,我国已建成并开通超过410万个5G基站,实现了“乡乡通5G”的目标,5G网络不仅覆盖了城市,也逐步延伸至广大的农村地区。 这样的成就不仅体现了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大投入与决心,更是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5G网络的广泛覆盖,不仅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期待5G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5G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正深刻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
会议强调,全面推进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信息通信业的现代化建设:
一是坚持系统性推进,进一步凝聚产业政策合力。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鼓励各相关部门深入挖掘自身行业的实际需求,推动5G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合作,支持各地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推动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坚持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完善产业体系,持续增强5G技术产业供给能力,形成“研发、应用、迭代优化、再应用”的正向循环。
坚持协同发展,进一步激发应用生态活力。信息通信企业、行业应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应深化合作,强化龙头引领与梯队协同,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供需对接,汇聚产业合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5G行业应用生态。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5G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各相关方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和梯队企业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从而加速5G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和应用。同时,加强供需双方的对接也十分关键,这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总之,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5G技术的价值最大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对《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作了解读,对“扬帆”行动重点城市评估情况进行了通报。
北京市、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小米集团、美的集团代表以及基础电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 从这次交流中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正在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这种跨行业的对话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而且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如何利用5G等新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智能家居领域,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使产品更加智能便捷,同时保障用户隐私安全。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协作。此外,这也反映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这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