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计划推出全国统一医疗影像云,促进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医疗影像共享,健康数据无国界
2月10日消息,据国家医保局今日消息,为推动建立医保影像云共享机制,提升对影像云文件的管理与应用水平,国家医疗保障局特制定“医保影像云索引”,用于标记每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影像检查时生成的唯一影像云文件,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14日。
“医保影像云平台”分为五个模块,采用大写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按照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具体顺序如下:
国家医保信息系统人员管理码-核查日期时间代码-核查部位代码-医保医疗设备代码-图像存储单位代码
其中,第1部分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人员管理编码,是医保信息平台系统为参保人分配的识别码,由26位数字构成;
第2部分为核查时间码,由12位阿拉伯数字构成,格式为YYYYMMDDhhmm;
第3部分为检查部位代码,拟采用《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第8部分:临床辅助检查》(WS/T364.8—2023)中的常见放射诊断检查技术编码,该编码由9位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目前暂时以数字“0”作为替代。
第4部分为医保医用设备代码,计划采用13位代码进行表示,目前暂时使用数字“0”作为替代方案。 这一临时措施反映了当前医保系统在编码技术上的局限性。虽然使用数字“0”可以提供一个短期解决方案,但它也表明了在长远规划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保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有望看到更加详细和精确的编码体系出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一种应对,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投资。
第5部分为影像存储机构代码,使用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大写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
附示例如下:
10000000000000000708463177-202411221430-000000000-0000000000000-123502004266007916
表示张三于2024年11月22日14点30分进行了颅脑CT普通扫描(平扫),该检查在机构内某CT设备上完成,并将影像资料存储于某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从这个信息来看,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医学影像的获取和存储变得极为便捷和高效。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患者可以更快地获得诊断结果,医疗机构也能够更方便地共享和管理患者的医疗记录。然而,这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确保这些敏感信息不被滥用,需要医疗机构和技术开发者共同努力,制定更加严格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措施。
此外,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放射检查类和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立项指南,明确指出这些检查项目的价格构成应包括数字影像处理及上传云储存等服务。如若未包含上述服务,则相应检查项目的价格需减少5元。
为落实该价格新规,解决广大患者在重复检查上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正积极研究建立医保影像云共享机制,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间的医保影像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
在工作中,为了满足基于影像检查资料的云端存储与共享需求,国家医保局设计了“医保影像云索引”系统,用于标识每位患者在医疗机构进行影像检查时生成的唯一影像云文件,从而便于管理和应用这些影像云文件,实现检查结果的共享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