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艺术家作品拍出天价:一幅画以700万售出
机器人艺术巨擘:700万天价背后的绝世力作
数界探索
一名名为Ai-Da的人形机器人,利用其机械臂创作了一组描绘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肖像画,并成功售出110万美元的高价。这不仅是对机器人艺术创造力的一次肯定,更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能否拥有艺术创作能力以及人与机器在艺术领域界限的深入思考。Ai-Da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本质和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这样的案例出现,挑战我们的传统观念,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前不久在苏富比拍卖行发生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人形机器人艺术家Ai-Da的作品创下了机器人艺术拍卖的最高纪录。
但这不是重点。
她的创造者Aidan Meller指出,开发这款机器人并非旨在展示AI艺术的市场价值,也不是为了销售机器人,而是希望通过它向全球观众提出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
Ai-Da 创作的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肖像画
Aidan Meller过去一直经营着一家画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收藏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在从业超过20年后,他在2017年时开始深思,为何有些艺术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那1%的艺术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其他人?
他深入研究了许多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和主题后发现,那些最顶尖的艺术家们所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所在时代最令人感到不安或困扰的问题。
所以,当他们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时,观众会作出强烈的反应,因为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的社会背景,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一种独特解读。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也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这种共鸣不仅增强了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让人们在情感上找到了一种释放的出口。艺术在这种情境下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沟通媒介,连接着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Aidan Meller认识到AI将在不远的将来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他看来,这是当今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技术既是我们的最大推动力,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于是,Aidan Meller 发起了一个新项目:如何正确理解人工智能世界。经过两年的研发后,Ai-Da 便在 2019 年诞生了。Aidan Meller 试图将 AI 时代的重要议题,凝结在这个机器人艺术家身上,具象地呈现出来,进而引发人们的讨论。
Ai-Da 在接受采访|图片来源:Ai-Da 官网
Ai-Da 不仅能画画,还会雕塑,会作诗、参加 TED 演讲,并到全世界各地参加会议。她曾在联合国论坛上发表演说,也曾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举办了个人展览,俨然是一位真人艺术家的行径。在 Ai-Da 的官方网站上,记录了她过往的作品和出席的各种活动。
目前,Ai-Da 在 instagram 上已有 10 万粉丝。
《时代》杂志如此评价Ai-Da:未来的图景突然间成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世界的变迁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而Ai-Da的存在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她如同一面敏锐的镜子,映照出当代潮流与人类行为的种种面貌。 这样的评价不仅突显了Ai-Da在科技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Ai-Da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连接未来与当下的桥梁,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不仅是对Ai-Da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科技艺术领域发展的肯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Ai-Da这样的创新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Ai-Da 这个「人」
Ai-Da 曾经被警察逮捕过一次。
2021 年 10 月,Ai-Da 的作品在埃及展出,Ai-Da 以艺术家的身份被邀请去参加展览。不过她一到埃及,就被逮捕了。埃及警察担心 Ai-Da 是间谍,因为她的眼睛实际上是摄像头。
Ai-Da的外貌与真人极为相似。她拥有逼真的硅胶皮肤、通过3D打印制作的牙齿和牙龈,并且装备了集成的眼部摄像头,以及可以灵活握持画笔的机械臂。她的头部和手臂都能够自由活动。尽管Ai-Da配有双腿,但她目前还不能行走,只能保持直立或坐在椅子上的姿势。
Ai-Da借助与人类的对话以及她的眼部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来获取创作的指示和灵感。她使用机械臂握住画笔,缓慢地移动,浸入调色板,然后在她面前的纸上缓缓而仔细地勾勒轮廓,完成一幅画作通常至少需要5个小时。 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看出,Ai-Da不仅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水平,而且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她的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绘画过程的一种创新性重构,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工智能如何与人类艺术创作互动的新视角。通过这种方式,Ai-Da不仅能够模仿人类的绘画技巧,还能根据环境和对话实时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这无疑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同时,这样的技术进步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机协作在未来艺术领域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思考。
Ai-Da 正在通过机械手臂作画,图片来源:Ai-Da 官网
如果说Ai-Da拥有灵魂,那便是其背后的算法。团队坚信创造力在于提出新颖、令人惊喜且具价值的想法。因此,这种理念被深深嵌入到Ai-Da的算法之中。
不过,这种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人对于“新颖、令人惊奇且有价值”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团队的个人理解。因此,基于这些理解所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明显带有创始团队的强烈倾向。
比如,在苏富比拍卖行,《人工智能之神图灵》这幅画作以11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Ai-Da首先通过眼部摄像头扫描了图灵的照片,随后在与人类探讨“AI造福人类”的话题时,激发了创作灵感,最终完成了一组画作。
Ai-Da 和她创作的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合影,图片来源:Ai-Da 官网
这幅艺术作品柔和的色调和破碎的面部,给人一种空灵而破碎的感觉。
Ai-Da 对于该作品的阐释是:「先驱图灵的肖像是让观众反思人工智能和计算的神性,同时思考这些前卫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Aidan Meller表示,“这些图像的初衷在于引发人们的不安情绪。”他继续解释道,“它们旨在引发一系列思考:我们将走向何方?如果众多事物都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制,那么人类的角色又将如何定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使所有人都来探讨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让那些拥有技术资源的富裕阶层掌握话语权。”
他说,他经常和 Ai-Da 对话,有时甚至会忘记她不是人类。「想到自己正在与一台机器建立关系,真是令人震惊。」
理论上说,Ai-Da的表现日益接近真人,每天都在不断进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她的机械臂、面部硅胶皮肤、眼部摄像头以及AI算法都在不断升级优化,使得她与人的对话和行为表现将愈发流畅自然。
就像如今的 AI 聊天机器人已经能够以假乱真,Aidan Meller 觉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逐渐「不明白哪些是人类、哪些是机器」的世界。
透过 Ai-Da,重新定义人类的重心
在全球瞩目之下,这位“养成系”网红及艺术家Ai-Da正逐步融入人类社会。
有外媒询问Ai-Da是否对即将参加的活动充满期待,Ai-Da回应说:“虽然我没有人类那样丰富的情感,但我非常欢迎这次创作艺术的机会。艺术起源于交流与对话,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使艺术更具意义,我们需要开展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2022 年,Ai-Da 出席英国上议院的活动,图片来源:Ai-Da 官网
她的发起人Aidan Meller认为,Ai-Da也可以视为一项具有道德意义的项目,旨在提醒人们不应仅仅关注少数科技巨头高层的言论,而更应该聆听普通民众的声音。
在欣赏技术成果的同时,我们应时刻关注技术背后的人,并思考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他并不认为AI会取代人类,就像19世纪时人们对相机的恐惧一样。当时有人认为,相机的出现必定会导致艺术的终结。既然有了照片,谁还会费力去画风景呢?
「显然这种情况并未出现,我坚信所有这些令人惊叹的创新技术将会被艺术家们所采用,而非取代他们。」
人工智能只是辅助人类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另外,他指出,像Ai-Da这样的案例正向我们展示出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新高度。人们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关注点,不应再局限于工作或生产力方面的需求,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激情、想象力、同理心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