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武汉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划分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责任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畅行无忧!武汉首个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责任条例出炉!
数界探索
12月30日,武汉人大发布了《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该条例指出,若智能网联汽车在武汉地区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或交通事故,且车辆未配备驾驶人或随车安全员时,将由车辆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条例的出台,无疑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律框架,同时也凸显了对公共交通安全的高度关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同时,确保相关责任主体的明确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信任感。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认知的提升,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法规能够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平衡创新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条例》提出如下要点:
利用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旅客运输、汽车租赁等商业运营的公司,需要依法完成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并符合相应的运营管理规定。 当前时间为2024年12月。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测试基地、产品质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产业基础技术、测试验证、认证认可、数据存证等公共服务,增强产业配套支持能力。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场、智慧城市物流等多个领域进行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试点。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些试点项目,我们可以探索出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进而加快其商业化运营和规模化应用的步伐。 预计到2025年底,随着相关政策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网联汽车将在更多城市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此外,这也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车辆制造、通信技术、数据分析等,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承担起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机制。若智能网联汽车出现或可能面临威胁人身或财产安全的重大故障或紧急情况,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提供及时且全面的技术支持与救援服务。 以上要求在2024年12月依然有效。
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事故责任认定。若该事故导致损害,并且依法应由智能网联汽车一方承担责任,则由车辆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在履行赔偿责任后,有权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相关方追偿。如已为该车辆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则按照相关保险规定执行。 当前时间为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