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计划加速汽车芯片生产,未来三年目标收入占比达10%
中芯国际全速驶入汽车芯片领域,技术创新引领未来智能出行革命
2月12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今天的业绩会上透露,公司计划与终端整机制造商合作,目标是将未来汽车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提高到10%。
赵海军称:中芯国际正在将其部分现有产品平台转向汽车产品的认证过程,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提升这些平台的产量和产能。预计到那时,其产能将能够满足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
注意到,2024Q4 中芯国际工业与汽车应用销售收入占比合计为 8.2%。
赵海军还表示,目前整体客户的库存状况相对健康。通过与产业链伙伴的广泛交流,大家普遍认为2025年除了人工智能持续快速增长外,其他市场领域的需求预计持平或温和增长。同时,近期观察到两个趋势:一是汽车等行业正在加速将供应链转向国产化,从验证阶段进入批量生产,部分产品已经正式投产;二是得益于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推动,客户补库存的意愿较强,消费电子、互联网和手机等领域出现了较多的补单和急单,整体而言,一季度表现并不逊色于旺季。不过,外部环境仍为今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将会克服困难,力争取得最佳业绩。
赵海军还称,公司收入的迅速增长给毛利率带来了较大的折旧压力。预计到2025年,折旧费用将增加约两成。除了折旧外,毛利率还会受到定价和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将以持续盈利为目标,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来应对折旧压力,并通过丰富产品组合来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
中芯国际于2025年02月11日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快报公告,汇总的主要数据如下: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59.16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1.0%;
毛利为人民币 33.572 亿元,毛利率为 21.1%。
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77.956亿元,较上一年度的452.504亿元增长了约27.7%。这一显著的增长不仅彰显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反映出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持续增强。这背后可能是公司战略的有效执行以及市场需求的旺盛。然而,这样的高速增长是否可以持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未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6.9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8.228亿元下降了23.3%,主要原因是资金收益减少所致。
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6.4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2.695亿元下降了19.1%。这一显著的业绩下滑值得我们关注,它反映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比如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或内部管理调整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此外,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公司的后续发展,以评估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和未来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