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成功!我国天问三号成功采集火星样品,即将返回地球!
火星之谜即将揭晓:天问三号成功采集火星样品,期待归来!
数界探索
11月27日消息,火星被认为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曾存在生命的星球,也是寻找地球外生命最有希望的地方。
因此,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的探索是当前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据“深空探测实验室”官方公众号消息,我国天问三号(TW-3)任务计划在2031年左右携带火星样本返回地球,首要科学目标是探寻火星的生命迹象。
本次航天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着陆-采样-返回”的全过程,选定的着陆点同时也是采样地点。 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化了任务流程,还大大提升了任务的效率与成功率。通过在着陆的同时进行采样,可以有效减少因多次操作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够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尽可能地保持其原始状态,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这种高效的任务执行模式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据介绍,研究团队初步提出了86个候选着陆点。
总体上,这些候选着陆点大多位于古老的地质单元,其年龄超过35亿年,并且这些区域拥有复杂的地质结构、丰富的水文历史以及多样的矿物成分。这样的条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探索机会,有助于未来基于科学评估标准来选择更合适的着陆点。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地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火星的历史与演变过程,从而为未来的探测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选择这些古老地质单元作为候选着陆点不仅是出于对火星地质历史的好奇心,更是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或水的存在证据。这样的选择体现了人类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解开宇宙奥秘的不懈追求。通过持续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火星乃至整个太阳系的秘密。
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执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的结构与嫦娥5号飞船相似,探测器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
1、轨返组合体包括轨道器和返回器;
2、着上组合体由着陆器与上升器构成,其中着陆器又细分为巡航级和进入舱部分。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航天工程的精妙之处,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层次的功能划分,还确保了各部分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巡航级和进入舱等不同模块,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设计理念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两个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组合体将分别进入火星轨道,其中着上组合体将在火星表面着陆,采集样本后再次升空,在轨与轨返组合体完成样本交接,最终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