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同济号首航启航
同济号:科考利剑初现海疆
1月19日消息,同济大学官方宣布,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已在1月18日顺利下水。这艘科考船的下水暨命名仪式在广州南沙区的中国船舶集团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龙穴厂区举行。 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展示了我国在高端科研设备制造方面的显著进步。同济大学这艘科考船的成功下水,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洋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未来的海洋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增强,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同济”号科考船全长82米、型宽15米、型深6.9米,旨在构建一个移动智能平台、高性能实验室以及节能环保的船舶。该船采用了最先进的智能船舶技术,能够支持开阔水域的自主航行、远程监控和遥控操作等功能。它还能实现空中、水面和水下无人科考设备的跨领域协同工作,整合了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考察与研究功能。
这艘科考船自2024年4月在广州开工建造以来,前期已完成船台阶段的建造工作。下水后,它将进入舾装和试航阶段,并计划在今年5月交付。 自2024年4月在广州开工建造以来,这艘科考船已经完成了船台阶段的建造工作。预计在下水后,它将进入舾装和试航阶段,并计划于今年5月交付。
据同济大学官方消息,“同济”号科考船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具备全天候作业能力,能够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个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及多种无人系统。该船还具备综合自组网功能,能够支持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的数据传输。它能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需求,可以进行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设备的测试工作。此外,它还能执行海底设施的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