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全面启动,开启深海科研新纪元
广州,2023年2月28日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简称“冷泉装置”)今日在广州市正式启动建设。这一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深海科研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将为冷泉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角和技术支持。
冷泉之谜:深海中的“绿色奇迹”
所谓的“冷泉”,是指海底深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变化或压力驱动下,从海底溢出到海水中的自然现象。而围绕这些冷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海洋生物利用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化能合成,构建起深海中的“黑暗绿洲”,被誉为“深海绿洲”。
国际领先:2000米级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
该项目规划用时五年,旨在建成国际首个2000米级坐底式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这也是世界首个专门针对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的建成将推动冷泉发育机制、极端生命演化过程、可燃冰的生态效应等海洋科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深远海科技的进步。
独特设计:海陆结合,协同研究
冷泉装置的设计理念为“样地实验+陆地模拟,海陆协同、时空互换”。该装置将由深海载人驻留型海底实验室与陆基保真模拟设施融合而成,旨在支持冷泉生态系统发育、化能合成生物演替和甲烷物态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构成复杂:水面保障母船、海底实验室、保真模拟系统
冷泉装置由水面保障母船、海底实验室和保真模拟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海底实验室长达33米,宽度和高度均为7至8米,内部体积相当于3个中国空间站,能够承受2000米深海水压,容纳6名科学家进行为期30天的海底原位实验。
地面实验室:模拟深海环境,助力研究
同时,冷泉装置还将在地面建立深海环境模拟系统,使得海底实验可以在陆地上进行复刻,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
技术创新:载人与无人技术融合
冷泉装置将实现载人与无人技术的深度融合,配备科学实验舱、航行驾驶与作业操纵舱、多功能探测舱、人员起居舱、电力辅机舱等,并装配载人移动观测平台、水下航行器、无人遥控潜水器及绞车等移动探测设备。
项目概述
冷泉装置总建设周期为5年,总投资额超过26.6亿元人民币,包括设计建造阶段和设备集成调试、海上试验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国海洋领域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深远海科技进步。
冷泉装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我国深海科研水平的提升,更预示着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将从“跟跑”走向“领跑”,为人类探索深海奥秘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本文由大浪资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