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大浪资讯

admin82025-01-22 09:14:15

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

四小龙云从科技:龙皮重塑,翻身之路在即

   昔日的“AI四小龙”之一,于AI1.0时代顺利上市的云从科技,在AI2.0时代陷入了巨额亏损的困境……

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

   几天前,云从科技近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全年其营业收入和同比指标均有所下滑。根据过去五年的财务表现,公司累计亏损可能已超过35亿元。 这一系列的数据反映了云从科技在市场竞争中的挑战和压力。尽管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但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成本控制的压力,公司的经营状况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未来,公司需要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探索更加稳健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

   由于盈利压力和定增失败,云从科技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持续减少。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目前仅有3名核心技术人员,其中1人最近已经离职,这可能意味着其核心业务将面临新的调整。

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

   回看2022年上市初期时,其管理层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

AI四小龙云从科技亏损惨重,只剩下龙皮一片!

   如今,时间已到,亏损未减,梦想落空。

   今年盈利?恐成“空谈”

   近日,云从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8亿元至-5.9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10亿元至-6.20亿元。此外,报告期内,云从科技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滑。

   据报道,云从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积极进行产品与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这直接导致了短期内业务遭受显著冲击。由于新签订单拓展受阻,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减少,公司的收入规模也随之下降。 这一系列调整虽然短期内对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战略转型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产品线和客户结构,云从科技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此次调整显示了公司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对挑战的决心。

   对于一家成立近10年的明星企业来说,这样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恐怕连创始人周曦在内的管理层也未曾预料到。

   根据云从科技历年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548亿元、10.76亿元、5.264亿元、6.2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51%、42.49%、-51.06%、19.33%。结合此次预告中提到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信息,可以推测云从科技2024年的营收可能低于上一年的6.281亿元。

   云从科技2020—2024年营收,新浪科技制图

   同样,在利润表现方面,2020年—2024年,云从科技归母净利润为-8.129亿元、-6.321亿元、-8.689亿元、-6.435亿元、-5.90亿元(按最低预计),同期同比增长-27.01%、22.24%、-37.46%、25.95%,近5年累计亏损或达35.5亿元。

   云从科技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新浪财经制图

   早在2022年上市初期,云从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预测,公司2022年至2025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6.82亿元、25.01亿元、32.27亿元和40.11亿元,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3.60%。然而,从目前的财务表现来看,2021年至2024年间,云从科技的实际收入不仅远远未达到预期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一情况表明,尽管云从科技在上市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且制定了较为乐观的增长目标,但现实的发展轨迹与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这可能反映了公司在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提醒投资者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其未来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初期,云从科技还将扭亏为盈的时间线设定在2025年。然而从目前表现来看,扭亏恐怕也要沦为“空谈”。

   毕竟,在当前国产大模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云从科技不仅要面对同类AI企业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大型设备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今天,订单规模不断下滑,并且长时间未能实现盈利,这样的局面恐怕并不乐观。 这一情况揭示了当前AI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一方面,众多企业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价格战的持续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到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云从科技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

   根据云从科技的公告,基于战略考虑,公司目前主动降低了某些标杆项目的毛利率,导致整体毛利率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毛利率也出现了同比下降的现象。

   “核心技术三号位”走了

   事实上,云从科技不仅面临持续亏损和营业收入、毛利率双双下滑的困境,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恐怕还是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这种情况无疑将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严重挑战,因为技术人才的稳定是企业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面对这样的局面,管理层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留住关键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培养机制,确保公司能够持续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当前高科技企业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将成为决定这些企业未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天前,云从科技近日发布公告表示,核心技术人员张岭由于个人原因决定离职,离职后将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这一消息无疑给云从科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核心团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张岭先生在公司的技术和研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离开可能会对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产生影响。不过,公司方面也表示,目前各项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且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希望云从科技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并通过加强内部培训和人才储备,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张岭曾担任技术负责人,主导开发了云从科技的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AIoT设备管理平台及数字人平台等多款产品。他还负责公司软件研发基础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以及算力中心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

   辞职前,张岭被任命为云从科技副总裁兼AI平台中心负责人,并且被公司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之一,地位仅次于创始人周曦以及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李继伟。这一任命显示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发展战略。张岭在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和领导力无疑将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这也表明云从科技正不断加强其在核心技术团队上的建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的看法是,此次人事变动不仅反映了云从科技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也预示着公司未来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出更多创新成果。通过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云从科技正在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努力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

   在云从科技的整体业务布局中,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CWOS产业落地”双引擎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当下备受瞩目的大模型AI 2.0时代,云从科技之前推出的多模态系列大模型——从容大模型,正是依托于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融合了视觉、语音和NLP等多项核心技术精心打造而成。

   张岭作为云从科技主持开发该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其角色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他的离职无疑会给公司的相关业务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如何调整以应对这一变化,将成为公司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张岭在任期间对系统的贡献有目共睹,因此他的离开不仅意味着一位关键人物的流失,也意味着公司需要寻找新的技术领军人物来继续推动项目的进展。这不仅仅是人员更替那么简单,更是对整个团队协作模式和战略方向的一次考验。公司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并且找到合适的人选接替张岭的位置,以保证项目能够持续向前推进。此外,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9月时,张岭才被聘任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彼时,云从科技原核心技术人员、副总经理姜迅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让张岭“补位”,成为“技术三号位”。自任命之日至离职,只过去了1年零3个月。

   业内专家指出,如果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在一两年内连续失去关键研发人员,这无疑将对公司造成沉重打击。

   位居四小龙?早已失宠

   云从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时,发行股票1.12亿股,发行价格为15.37元/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7.2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6.27亿元,成为“AI四小龙”中首家成功IPO的企业。

   连年亏损后,云从科技通过IPO募集到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根据云从科技的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已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达到了13.25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81.45%,几乎已经用完。 这一情况表明,云从科技在短时间内迅速耗尽了其IPO募集的资金,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资金管理或项目推进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如何在现有资金用尽之前找到新的融资渠道或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同时,这也提醒其他准备上市的企业,在制定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时应更加审慎,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在2023年3月,随着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2.0的火爆流行,云从科技曾计划通过定向增发筹集36.3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云从“行业精灵”大模型的研发项目。然而,历经17个月的时间,原本计划定增36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在募集资金减半的情况下仍然未能成功,最终只得宣布终止。这也导致了公司“行业精灵”大模型的研发进度被推迟。

   尽管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减,但对收入下滑、持续亏损的云从科技来说,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它已不再是往日备受资本青睐的对象。

   这一点,通过云从科技目前股价已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