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形机器人产业新纪元:从概念到量产,我们走过了哪些路?
图源: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官方公众号
在量产元年的曙光下,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科技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本文将带您回顾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它们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量产元年,一切才刚刚开始
撰文:黎炫岐 | 编辑:李觐麟 | 排版:Annalee
近日,人形机器人频繁亮相公众视野,标志着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三月初,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作业能力。
机器人亮相,多场景应用展现潜力
在此之前,春节返工第一天,10款各具特色的人形机器人在湖北亮相,展示了其力量和灵活性。广东深圳街头甚至出现了“机器人警察”,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实现视觉感知行走,进一步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企业纷纷入局,竞争日趋激烈
自2023年起,国内已有十余家企业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包括宇树科技、小米、小鹏和科大讯飞等知名科技公司。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备受期待,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的挑战。
回顾历史,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精彩纷呈
如果要回溯人形机器人的开端,我们得把时间拨回2013年。波士顿动力在1992年创立,并于同年推出了液压驱动Atlas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业界天花板。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在2022年特斯拉人工智能日2.0上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原型“擎天柱”(Optimus),引起了广泛关注。
量产元年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量产元年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昂的成本、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的难题都需要企业和行业共同努力解决。
结语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打开,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形机器人将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