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AI时代需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就业转型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日益凸显。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AI技术将部分替代传统工作岗位,同时亦将催生众多新岗位与就业机会。他建议设立AI失业保险,为因AI技术发展而面临就业转型的劳动者提供坚实保障。
AI技术变革下的就业市场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逐渐显现。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新技术和产业变革将导致全球约9200万个岗位被替代,但同时也会新增1.7亿个新岗位。尽管净增就业机会为7800万个,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
刘庆峰的应对策略
针对这一趋势,刘庆峰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他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协同,构建“就业监测-预警-响应”全链条监测机制,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区试点“失业风险预警系统”。
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
具体而言,刘庆峰提出了以下措施:
- 加强AI新职业规划与管理:推动AI新岗位的繁荣,梳理AI时代产生的新岗位,强化岗位认证工作。
- 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职校紧跟趋势,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科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 加强AI技能培训: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机会,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 构建全链条监测机制:建立“AI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在制造业集聚区试点“失业风险预警系统”。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求大规模部署AI的企业提交替代岗位数量、再就业方案等社会责任报告。
- 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支持。
保险产品架构设计
在保险产品架构设计方面,刘庆峰提议政府主导与商业运作相结合,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AI失业保险,并引入商业保险公司提高保险产品的运营效率。
风险评估与定价
在风险评估与定价方面,应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差异化定价,并根据行业和岗位的AI冲击风险制定差异化的保险费率。同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定期评估AI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调整保险产品的风险评估模型。
专家观点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刘庆峰的提案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必要性,体现了对技术进步与社会就业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应对。
袁帅认为,AI失业保险的提出,是对未来就业市场变化趋势的准确把握。在AI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过程中,部分传统岗位确实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但同时也会催生大量新兴岗位。AI失业保险能够为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顺利过渡至新岗位。
结语
在推动AI技术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更多像刘庆峰这样的专家和企业家,能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