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呼吁:加快打造贯穿各个学段的AI教学体系,将人工智能技能融入新课程标准

admin202025-03-05 16:35:12

【编者手记】

春雨滋润,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绽放。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的年份,也是“十五五”规划蓝图绘就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两会汇聚了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两会聚焦,童心向未来

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时节,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以“两会新声,童向未来”为主题,精心打造两会“成长课堂”。我们通过AI互动、虚拟主播、视频新闻、沙画漫画等创新形式,在全媒体平台上推出一系列全媒体报道。这些报道不仅以孩子们纯真的语言描绘“大国蓝图”,更以专业的视角解读“新政新声”。我们不仅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伟叙事,也聚焦于家庭餐桌旁的亲子共学时光。在治国理政的宏大叙事中,在护航成长的温馨互动中,我们共同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温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AI赋能教育,培育未来人才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3月5日电(记者 张冰清)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培养AI时代的青少年人才,关键在于加速构建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体系,将AI能力融入新课标。”

刘庆峰代表提出了《优化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为“AI+教育”提供持续经费保障》和《系统构建AI时代的人才画像和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方法》等建议。他强调,应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结构,提高AI投入比例,并将“智能教师助手”“AI课程开发”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优化经费结构,构建AI教育生态

刘庆峰代表建议,针对生均经费有限且支出结构传统的问题,应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结构,提升AI投入比例。具体措施包括将关键项目纳入支持范围,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鼓励购买AI服务并按成效付费。同时,引入企业资源,支持学校开展AI教育和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提升经费基准,保障AI教育发展

此外,刘庆峰代表还建议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专项用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教育经费的有效利用,为AI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I技能,未来公民必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技能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据亿欧智库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AI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将高达400万。

刷新能力素质模型,融入新课标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刘庆峰代表建议刷新AI时代的能力素质模型,将AI能力融入新课标体系。通过梳理AI时代的能力素质要求,适时修改新课标、调整新高考要求,明确跨学科思维、人机协作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

全学段AI课程体系,丰富学习资源

此外,刘庆峰代表还建议梳理全学段AI课程体系,增加AI通识课程。从中小学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升级知识体系,鼓励头部企业直供前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AI学习资源。

基础教育阶段,打造AI实验实训场景

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新课标要求,出台中小学AI实验室建设标准,打造AI实验实训场景。同时,深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建设“AI产业学院”,开展全国性AI挑战赛,破解真实产业难题,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了排版和适当的扩写,以符合博客发布的格式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