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聚焦: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就关键议题发表观点》

admin82025-03-05 16:35:19

导读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发声,强调推动自主可控的通用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记者:赵心怡

刘庆峰:引领人工智能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在第十四届全国两会期间,刘庆峰第23次出席全国两会,就AI时代的自主可控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就业保障、民生刚需应用以及科技温度等方面提出了九项建议。

强化国产算力平台,构建自主可控大模型

刘庆峰提出,要加快在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构建。他强调,国产大模型在性能上的突破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带来了对产业生态薄弱和适配困难的担忧。

具体建议包括:

  1. 资金与资源倾斜: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为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和使用国产芯片训练大模型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优先分配国家公共算力资源,加速国产算力大模型算法创新。
  2. 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依托中国丰富的AI应用场景,推广大模型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并形成数据循环,确保中国能够率先享受到AI产业落地的红利。
  3. 生态体系建设:专项支持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生态体系建设,鼓励开发者和开源社区的建设,加快形成国产大模型生态体系和工具链,促进我国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发展。

预防“幻觉数据”的危害

刘庆峰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存在“幻觉数据”的风险,特别是在深度推理模型中,AI生成内容的真假难以辨别。他建议:

  1. 建立安全可信的信源和数据知识库: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可信度和危害程度建立标签体系,降低人工智能幻觉的出现概率,提高生成内容的可靠性。
  2. 研究幻觉自动分析技术:开发自动分析、AIGC深度鉴伪、虚假信息检测、有害内容识别以及互联网传播溯源等技术,由相关部门定期清理幻觉数据,并向公众提供AIGC幻觉信息检测工具与服务。

系统性构建“AI+医疗”规范标准

刘庆峰强调,大模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对专业性和技术实施速度要求极高。他提出,目前我国在“AI+医疗”方面缺乏系统性标准规范,存在数据安全、医学专业性和伦理风险等问题。

建议如下:

  1. 注重技术创新的临床实践检验:确保大模型技术创新具有临床实践价值,确定权威第三方评测机构和信息公布机制。
  2. 区域试点和标准制定: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和科技企业先行先试,制定应用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

编辑:江右

校对:纪元

制作:鹿米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根据原文本意进行的专业化改写,并适当扩展以符合博客发布的排版和内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