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揭秘ST新潮:一家A股巨头的海外资金困境与内部纷争
正文:
在A股市场,有这样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335亿元,近三年累计净利润近80亿元,账上未分配利润已累积到69.47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对股民长期未分红,即便股民已经15年未见分文。
令人震惊的是,这家企业的账面资产高达335亿元,却全部位于美国,其在美国账户上的收益也无法汇回国内。2024年三季度,这家上市公司虽隐晦地表示海外资金回流存在障碍,但实则意味着,其在美国赚得的资金只能留在太平洋对岸。
这家“奇葩”的上市公司名为ST新潮,近期,证监会对其发出监管工作函,询问其关于海外子公司管控机制的整改情况。ST新潮随后按流程发布了整改进展情况公告,详细列举了多项改进措施。
其实,最好的回复不是长篇累牍的文字报告,而是ST新潮宣布2024年度分红派现,这样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ST新潮,全名新潮能源,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油气开发。具体来说,该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拥有油气矿,专门开发页岩油气,然后将其卖给美国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ST新潮的资产全部装在其美国子公司里,而这笔资金被“捂”在美国,无法汇回国内。A股上市公司在美国拥有子公司和生意的比比皆是,为何ST新潮会成为特例?
这一切,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5年,山东烟台牟平县筹建了一个毛纺厂,一次性引进了全套先进的毛纺、织造设备,一跃成为当地的大企业。1988年,这家集体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向社会公开发行了1400万元的股票,并于1993年更名为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潮实业业务逐渐多元化,从毛纺扩展到电子元件、铸件、进出口贸易等。1996年,新潮实业成功登陆上交所,正式开启A股之旅。
上市后,新潮实业继续拓展业务范围,先后进入房地产、零售、汽车销售、化学品制造等领域。然而,由于业务过于多元化,业绩一直不温不火,2007年开始出现亏损。
为了应对亏损,新潮实业开始收缩战线,陆续剥离汽车销售、零售、化学品制造等业务,将重心转移到房地产上。但房地产也无法支撑起新潮实业,于是,2015年,新潮实业进入了石油勘探行业。
为了进军油气开采行业,新潮实业在2015-2017年间增发融资约124亿,大量增发股份导致股权稀释,新潮能源的控制权稳定性受到挑战。
自2019年以来,新潮能源背后的两大势力争斗不断,一边是“德隆系”,一边是“中金系”,双方都想要掌握控制权。2021年,代表“中金系”的董事长刘珂被举报涉嫌挪用、侵占资金。
2023年,“德隆系”宣布已拿到刘珂被拍卖的部分股权,对新一届董事会势在必得。然而,刘珂提前改组了董事会,让自家人刘斌接任董事长,自己则去了美国。
在美国,刘珂通过一系列操作,成为了美国子公司的话事人。而子公司控制权变动,并未经过母公司董事会的审议,这也成为了新潮能源被ST的直接原因。
尽管控制子公司不代表拥有子公司,但县官不如现管。如今,县官在中国,而现管在美国。新潮能源虽然有N个理由来证明子公司股权变动可以不需要经过董事会审议,但却无法解释为何美国子公司接受境内审计机构的检查率只有18%。
这意味着,美国子公司几乎完全不受控,新潮能源只是名义上的母公司。更要命的是,美国子公司的控制人可以实际拥有自己的董事任免权、预算审批权、分红权等全权决策权力。
据媒体报道,美国子公司明明账上有钱,2024年还对外发行了高达7.5亿美元的高息债,利率高达8.25%。而美国子公司2023年光是给高管发工资就花了4.3亿,与国内新潮能源的高管薪酬差距甚大。
对于国内股民来说,自己凑钱买的油田,却在国外养了一群人。如今,ST新潮仍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控制权争斗远未结束。不过,也有好消息,浙江金帝石油此前已向ST新潮的股东们抛出了42亿的要约收购,拟收购20%的股权。
如果能够成行,或许能打通在美资金的回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