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提议升级教龄津贴,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正文: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雅安的全国人大代表、教育界知名人士,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及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随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庹庆明分享了他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教师“教龄津贴”标准的建议。
庹庆明强调,教师的教龄不仅象征着教育经验的丰富,更彰显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承诺。
自1985年设立以来,教龄津贴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家倡导尊师重教、推动国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庹庆明回忆道,那时的教龄津贴标准是:教龄5至10年,每月3元;10至15年,每月5元;15至20年,每月7元;20年以上,每月10元。这一标准根据教龄递增,体现了对教师长期奉献的认可与奖励。
他进一步指出,在政策刚实施时,教龄津贴占教师总工资的10%左右,对吸引优秀人才长期投身教育事业具有显著吸引力。然而,随着近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教师群体的薪酬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教龄津贴标准却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教龄津贴在教师收入中占比仅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激励作用微乎其微。
庹庆明认为,在当前国家致力于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优化教龄津贴标准,完善教师工资结构,对于重塑教龄津贴制度、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荣誉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还能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因此,他建议改革教龄津贴制度,建立与物价水平和教师工资标准相匹配的津贴增长机制,将固定金额的津贴标准调整为按基本工资百分比计算的动态标准,使教龄津贴在教师基本工资中占比达到5%至10%,以充分发挥其长效激励作用。
庹庆明表示,适时改革教龄津贴制度,不仅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的必要措施,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制度保障。
他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启动修订工作,将国家尊师重教的意志转化为教师队伍的切实获得感,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让尊师重教成为现实,让教育强国梦想成真。”庹庆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教育未来的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