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麦家:AI写作挑战与规范思考
正文:
3月6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举办了一场开放团组活动。在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麦家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就人工智能写作的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麦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已经相当强大,“就像现在几乎所有的围棋手和象棋手都无法战胜机器一样,我认为90%的写作者可能都无法超越AI的写作水平。”因此,他建议,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对AI写作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明确写作者在使用AI时的权利与义务。
当红星新闻记者询问,如果一名普通民众利用AI创作了一部小说,模仿某位作家风格发表并获得版税,那么版权归属应该如何界定时,麦家表示,虽然每个人都应享有使用AI进行创作的自由,但AI创作作品是否具备公开发表的权利,仍需由相关法律来明确。“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机器进行写作,然后将作品发表并以此获得稿费,我认为这将会造成混乱。”
麦家强调,目前AI写作领域存在版权界定不清的问题,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他以GPT为例,指出该软件无需输入文字,仅需语音输入,便能在短时间内生成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位不识字的农妇,只要告诉她文章的字数以及希望模仿的作家风格,无论是鲁迅、朱自清还是郁达夫,AI都能在20秒或30秒内生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如果这样的文章也能发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AI写作是否会取代作家的问题,麦家认为,AI可以作为写作的辅助工具,但真正优秀的作品仍需人类创造。他引用了一位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的话:“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所有的功能都源于数据算力,而数据算力建立在已有的资料库之上,关乎未来的创新是由人类创造的,机器无法创造。”
麦家认为,人与机器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拥有灵魂、心跳和自私自利的本性,而机器则无法流眼泪。“机器流下的眼泪是无数作家留下的,而未来的眼泪在哪里?机器无法知道,但伟大的作家却能感知。”
最后,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对麦家的观点进行了报道。编辑:包程立,责编:邓旆光。
——完——
注:本文为博客发布排版,如需扣工资,请务必按照要求进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