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改写:首波AI行业知名企业破产潮已然浮现

admin72025-03-07 17:31:51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能够屹立不倒的明星公司寥寥无几。


第一章:黎明前的倒下

在AI行业的繁荣表象下,第一批AI公司已经悄然倒下。众所周知,投身AI领域的公司往往需要全力以赴,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据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我国新注册的AI企业数量超过了23.7万家,然而,同期有超过8万家企业陷入了倒闭或破产的困境。

近期,备受瞩目的澜码科技,这家由“李开复关门弟子”、“ACM世界冠军”周健领衔的AI公司,也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澜码科技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AI Agent平台的公司,曾研发出“AskXBOT”这一连接人与系统的企业级Agent平台,并在2023年8月成功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然而,公司突然曝出欠薪问题,周健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被并购的机会。面对数百万的薪资缺口,周健甚至抵押房产、卖掉房产来偿还员工薪资,已支付了三分之二的赔偿。

与此同时,杭州的AI创业公司波形智能也被传卖给OPPO。这家成立于2023年3月,专注于个性化内容生成技术研究的公司,曾于2024年1月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并推出了基于自主研发的Weaver大模型和网文写作工具蛙蛙写作的“蛙蛙写作2.0”版本。尽管应用上线一年注册用户超过30万,生成近200亿字的文本,但团队在半年后解散,核心成员集体加入OPPO。

更早之前,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创办的竹间智能,也被曝因业务需求减少而启动了停工计划。竹间智能曾推出基于类ChatGPT技术的成熟AIGC产品,主打行业大模型与LLM行业解决方案。


第二章:海外AI倒闭潮

中国的AI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海外许多AI企业的境遇也并不乐观。从倒闭或寻求收购的AI公司中,不仅有行业小透明,甚至不乏独角兽公司。

美国AI独角兽Afiniti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走向破产的“老牌AI公司”。Afiniti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拥有18年历史的AI创业公司,曾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3.2亿美元,在2017年的D轮中估值达到18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AI文生图模型Stable Diffusion,市值曾经飙升到10亿美元,但如今也传出资金链断裂,正在寻求合并的消息。去年第一季度,母公司Stability AI收入仅500万美元,亏损却超过3000万美元,还欠其他公司1亿美元的债务,创始人被迫下台。

还有许多海外AI公司,如亚马逊、英特尔等投资的儿童AI机器人品牌Embodied AI,宣布将停止运营;由前OpenAI和谷歌AI开发人员创立的AI公司Adept,正在与AI巨头就出售进行谈判;大语言模型创企Reka AI被曝可能以10亿美元被数据存储和分析公司Snowflake收购等。


第三章:AI的冰火两重天

AI行业目前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热钱如潮水般涌入AI行业,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不惜重金招募顶尖人才,风险投资企业也纷纷发力AI公司。

另一方面,许多AI公司烧钱投入甚至开始复刻曾经互联网的疯狂,各种AI大模型如春笋般涌现,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大问题:一方面对公司而言,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会有破产风险;另一方面,也会破坏用户的正面认知,甚至有人开始对AI产生“祛魅”之感。

许多使用AI的人已经发现了它的明显弊病,即其输出的内容有时会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例如,在使用DeepSeek时,会发现其给出的答案质量并不稳定,前一天还是按照格式稳扎稳打,后一天就完全变了风格,甚至需要重新调教。


第四章:Manus,黑马还是平庸之辈?

3月6日,一款名为Manus的AI黑马产品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引发了热议,尽管尚未全面开放,但热度已经席卷全网。Manus的处理效果更为夸张,在官网展示的案例中,同行还需要人工后期优化,而它却能直接交付完整成果,远超OpenAI同类产品,创下GAIA基准测试新纪录。

Manus不仅能筛选简历、选房炒股,还能处理众多复杂任务,如专业招聘人员一样高效筛选简历,处理文件,随时接受新指令;还能分析股票价格相关性,创建并部署网站。此外,它还能应对个性化旅行规划、保险政策比较等任务。

然而,也有一些报道认为Manus目前只是demo测试阶段,实力如何还需公开检验。目前的一些案例主要是官方案例,因为邀请码有限,还没看到太多用户实际使用的案例。

3月6日,Manus团队也发布了声明,表示没想到会这么火,目前服务器容量还有限,接下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团队会努力让等待体验的用户尽快体验,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炒作。


在未来的几年里,AI行业将充满变数。在一片狂潮之下,明星公司是少数人的荣耀,但总有AI公司会被现实泼冷水,也总有AI公司会孕育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