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福代表2025年全国两会提案:借助北斗网格码技术,为不可移动文物赋予专属空间标识,实现高精度厘米级定位服务 —— 大浪资讯报道

admin62025-03-08 16:29:21

利用北斗网格码赋能文物保护:构建全域不可移动文物“数字身份证”

大浪资讯(2025年3月8日)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提出了一个创新性建议:通过应用北斗网格码,为不可移动文物赋予唯一的空间编码,从而构建一个全域覆盖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DNA”编码系统(数字身份证)。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精确定位,还能将文物、生态、遥感等多源数据整合,有效打破信息孤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网格码:精准定位文物的关键

据悉,北斗网格位置码是建立在地球空间剖分理论之上,专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的网格位置编码。它与基于GeoSOT模型的相关编码体系同根同源,设计理念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相匹配,能够精确锁定文物的具体位置。

下一代北斗系统:未来文物保护的强有力支持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国家计划于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建设。届时,该系统将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并与其他非卫星依赖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的服务,这将极大地助力文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排版说明:为确保博客发布的排版符合规范,以上内容已按照博客发布格式进行排版,包括添加了标题、图片以及合理的段落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