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国两会聚焦人形机器人:未来生活新伙伴,何时能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语: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形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从科技短片到现场互动,再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及,人工智能的“机”智感十足。那么,这个炙手可热的科技产品何时能走进寻常百姓家呢?
正文: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形机器人无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从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机器人群侠传》科技短片,到现场机器人举麦采访,再到“具身智能”概念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全国两会充满了“机”智气息。
人们不禁好奇,如此先进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3月6日,第21届天津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G1人形机器人与观众亲切互动,为这场科技盛宴增添了更多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举办,机器人将与运动员一同起跑,共赴这场科技与运动的盛宴。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在未来,它们或许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景:“我期盼人形机器人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如果能的话,我愿意率先购买一个,帮我按摩,帮我端茶倒水。”
那么,刘永好的愿望何时能实现呢?同为企业家的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给出了答案:“我预计再有3年左右时间,养老机器人将走进家庭。端茶倒水是第一步,未来还将承担陪伴、健康监测等任务。要像专业护工一样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可能需要5年左右时间。”
在技术层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将通用机器人分为五个智能等级:L1级(完全由人控制)、L2级(基础辅助智能)、L3级(具身智能)、L4级(自成长智能)和L5级(完全自主智能)。目前,人形机器人接近L2级的初级阶段,但仍需要持续的人工监督。预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将达到L3级,具备初步的商业价值。
然而,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仍需克服一系列挑战。来自相关行业的代表委员们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成熟、标准化与伦理规范完善、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培育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表示,实现大规模普及需经历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成熟、标准化与伦理规范完善、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培育三个关键步骤。
面对这些挑战,何小鹏建议借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培育和需求潜力释放。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建议重点支持辽宁、上海、重庆等地打造产业集群,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产品使用门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子或许已经不远了。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科技新伙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
结语: 科技的力量正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为未来生活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科技新伙伴能早日走进千家万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