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海实验室科研突破,改写耳聋治疗历史
导语: 在2024年12月,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再次引发全球关注,其主任舒易来教授荣获国际大奖,彰显了我国在听觉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正文:
实验室成立,助力罕见病治疗 2024年12月,依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首个省部级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筹建。实验室由舒易来教授担任主任,致力于攻克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包括新型基因组编辑工具和递送载体的研发、疾病靶点的解析,以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转化研究。
国际大奖,表彰杰出贡献 近日,在第48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ARO)国际会议上,舒易来教授荣获“临床科学创新奖”,以表彰其在听觉医学科研和临床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亚洲科学家,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听觉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权威学会,见证科研成就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ARO)成立于1973年,是全球听觉医学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学会之一。该学会每年颁发的临床科学创新奖、基础科学奖、青年PI奖等,均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提名,并由评审委员会评定。长期以来,这些奖项获得者均来自欧美国家。
基因治疗,开启听力新篇章 舒易来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研发和探索基因治疗恢复听力,这一努力获得了国际认可。他们针对10余种耳聋致病基因,创新性运用基因置换、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多个耳聋模型上证明了基因治疗的疗效。
突破性进展,引领治疗新方向 此次应用于临床的突破针对的是耳畸蛋白缺陷(OTOF耳聋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团队创新采用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递送系统,以基因置换策略,将正常的人源OTOF编码序列导入患者内耳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从根本上改善听力和言语。
临床试验,开启治疗新时代 2022年,团队率先开展了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成功纠正了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这一成果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自然医学》等杂志,标志着基因治疗听觉障碍乃至更广泛疾病的新时代开启。
结语: 上海加快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全球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为先天性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注:以上内容为博客发布排版,符合博客发布规范,并适当进行了扩写和修改,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