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前沿,共绘现代化蓝图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需勇立潮头,科技创新之路不可替代。”这句话,道出了科技在现代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两会火花碰撞,AI与未来产业图谱
当最强大脑与两会热力场激情碰撞,会激发出怎样的创新火花?人工智能的狂潮、超级疫苗的诞生、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柔性电子的崛起……院士团队在线揭秘未来产业的基因图谱,揭示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如何演变成为万亿级赛道,以及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怎样的爆发式增长!《大象会客厅》院士访谈系列,汇聚智慧之光,点击开启未来之门↓
从神话传说到科学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
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彼岸”。然而,能引领人类突破极限的,唯有科学的力量。1800年,全球平均寿命不足40岁。短短两百年,人类的寿命翻了一番,而这背后的神奇力量,便是疫苗。如今,更强大的“超级英雄”正在崛起,它们能帮助我们延缓衰老、远离阿尔茨海默病,甚至战胜癌症。未来在何方?科学的边界又在何处?《大象会客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分子免疫学与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领军人物——张改平院士。
院士访谈:张改平谈超级疫苗与未来展望
【任炜】张院士您好,我是河南广电的任炜,记得2017年两会采访过您。八年间,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您似乎变化不大。
【张改平】变化肯定是有的,不可能一点没变。
【任炜】我对您研究的超级疫苗非常感兴趣,请问抗衰疫苗何时能够问世?
【张改平】我们正在研发几个疫苗,包括抗衰和减肥,有滴鼻型和口服型,将疫苗扩展到这些方向。
【任炜】我们能否期待滴鼻型疫苗的上市时间?
【张改平】如果研发成功,应该很快,一两年内,但真正获得国家批准,还需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产业界的参与。
【任炜】您提到超级疫苗,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布局。
【张改平】我们称之为超级疫苗,并非仅仅为了概念,而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流感为例,流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其危害甚至超过新冠。
【任炜】但注射流感疫苗的人并不多。
【张改平】因为现有的疫苗效果并不理想,并非人们不怕流感。因此,我们提出了超级疫苗的概念,我相信,如果只需滴鼻就能预防流感,没有人会拒绝这种疫苗,我自己也会先使用。
【任炜】未来您提到的针剂或滴鼻型超级疫苗,能否有效防控流感?
【张改平】实验室动物实验的结果非常乐观。超级疫苗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超级高效,二是超级广谱,对不同毒株都有保护作用,这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任炜】新冠之后,病毒变异程度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未来的疫苗能否应对这种不断变异的病毒?
【张改平】病毒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变异的速度和跨度是不同的。就像孙悟空虽有72变,但仍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任炜】那么,我们要研究的疫苗,就如同如来佛的手掌,能够应对各种病毒。
【张改平】对。我记得总书记刚担任总书记时,曾对8000多万党员提出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9个字,我认为这9个字的核心就是“明白”。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思考。
【任炜】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发挥想象力,利用疫苗解决哪些疑难杂症,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张改平】免疫学和疫苗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我们将这些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这就是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未来,疫苗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疾病,包括癌症、衰老,甚至粮食安全。
【任炜】您提到的免疫学和疫苗学,如果将免疫系统比作一个王国,疫苗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改平】疫苗是领导者。疫苗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调节免疫系统,使其识别敌人;二是决定使用多少力量消灭敌人,疫苗的用量要精确。
【任炜】人们普遍认为,药效越强,对病菌的杀伤力就越大。
【张改平】这是一个误区。例如,为什么我们要研发植物源动物疫苗?人的疫苗最便宜的也要几十块钱,几百块也不算多,几千块也有。你能想象这些疫苗用在动物身上吗?我们吃猪肉还不得300万块钱一斤,能吃得起吗?因此,动物疫苗既要高效,又要经济实惠,节省免疫潜力,还要保证饲料成本回得来。因此,我们提出了植物源动物疫苗,用植物来生产动物疫苗,因为用细胞工厂等生产代价太高,而且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其可行性,有些已经在转化。
【任炜】您曾在英国留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如果一直留在那里,说不定现在已经是诺贝尔奖得主了,但您为什么回到河南,从事应用研究呢?
【张改平】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1994年10月,我从英国回到首都机场,一下飞机就看到了一个大学同班同学。我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能在这里碰见这样的人。他说,我们来接你来了。他们来接我来了,谁让接的?是当时河南农科院的院长。你想我的硕士学位是在三羧酸循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我是跟着他的大徒弟学的。博士学位是跟着弗雷德里克·桑格——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的大徒弟做的,做的又全是理论研究,怎么可能到河南来工作呢?
【任炜】对,与您之前的方向完全不同。
【张改平】但是人家来接了,我这人性情中人,人一接就跟着来了,来了就留在了河南。这一激动不要紧,难题来了,困惑来了。我们是做基础研究的,搞细胞表面分子对话的,免疫学在农村能干啥?不知道。要干啥事?不知道。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论文扉页上爱因斯坦那句话:思想。什么是思想?就是思考才有思想。阳春白雪,也得和下里巴人结合。
【任炜】您的研发要接地气了。
【张改平】后来我半年都没工作,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工作也想,一直在想干点有用的大事,用免疫学解决农业生产领域的大问题。后来突然想明白,因为传染病的防控有4个字叫“早”“快”“严”“小”。速度决定一切。
【任炜】您提到的免疫学和疫苗学,我们知道免疫系统如果比作一个王国,疫苗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张改平】疫苗是个领导。疫苗干两件事,一是调节免疫系统,使其识别敌人;二是决定使用多少力量消灭敌人,疫苗的用量要精确。
【任炜】大家都觉得药效越强,对病菌的杀伤力就越大。
【张改平】这是个误区。例如,为什么我们要研发植物源动物疫苗?人的疫苗最便宜的也要几十块钱,几百块也不算多,几千块也有。你能想象这些疫苗用在动物身上吗?我们吃猪肉还不得300万块钱一斤,能吃得起吗?因此,动物疫苗既要高效,又要经济实惠,节省免疫潜力,还要保证饲料成本回得来。因此,我们提出了植物源动物疫苗,用植物来生产动物疫苗,因为用细胞工厂等生产代价太高,而且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其可行性,有些已经在转化。
【任炜】您曾在英国留学,然后您做的也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
【张改平】molecular crosstalking 分子对话
【任炜】如果您一直在那的话,说不定现在已经是诺贝尔奖得主了,但您怎么会回到河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研究。
【张改平】这是个很好的故事。我1994年10月从英国回来,在首都机场降落出了这个机场门,看见我一个大学的同班同学。我觉得特别的奇怪,怎么能碰见这样的人,说你们也来接人?他说,我们来接你来了。他们来接我来了,我说你们是开玩笑,他说真的。谁让接的?是当时河南农科院的院长让接的。你想我的硕士学位是在三羧酸循环,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实验室,我是跟着他的大徒弟学的。这个博士学位是跟着弗雷德里克·桑格——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的大徒弟做的,做的又全是理论研究,怎么可能到河南来工作,干啥。
【任炜】对,跟您之前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张改平】但是人家来接了,我这人性情中人,人一接就跟着人家来了,来了就留在了河南。这一激动不要紧,难题来了,困惑来了。我们是做基础研究的,搞细胞表面分子对话的,免疫学在农村能干啥?不知道。要干啥事?不知道。所以当时我就想我论文扉页上爱因斯坦那句话:思想。什么是思想?就是思考才有思想。阳春白雪,也得和下里巴人结合。
【任炜】你的研究要接地气了。
【张改平】后来我半年都没工作,走路也想,睡觉也想,工作也想,一直在想干点有用的大事,用免疫学解决农业生产领域的大问题。后来突然想,因为传染病的防控有4个字叫“早”“快”“严”“小”。
【任炜】速度决定了一切。
【张改平】突然想明白做快速,怎么做,我们做了试纸快速检测技术,它的原始专利和中英文的原始著作都是我们写的,应该说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很有地位的。
【任炜】您提到快速,这就像您之前的流感疫苗研发一样,您是如何保持这种快速研发能力的?
【张改平】其实,我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忙碌。智者成就他人,他们成功了,你更成功,所以我不忙,他们比我还忙。
【任炜】您认为在创新领域,研究者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张改平】其实,我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但是你必须追求极端,因为你研究的时候,你肯定在你本人的研究领域在追求极端。其实追求里程碑式的研究是没有错的,是科学家们应该追求的。
【任炜】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您有哪些人生经验要告诉他们?
【张改平】最重要的还是老话,叫先做人再做事。如果让我作为一个看大门的,很可能老板把总经理开了,他都不开我。我看大门到底我大门如何看好,怎么样才能放大我看大门的作用,使这个企业老板任何时候都放心,找不到你这样的人,他开你?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思想,一个是明白,把握这两点,我觉得成功是必然的。
以上是对原文的改写,以博客发布排版的形式呈现,同时适当进行了扩写和修改,以保持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