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全面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构建未来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北京,2023年3月7日) —— 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北京市于今日正式发布《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全方位布局,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
多元化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工作方案》提出,从2025年起,北京市将通过七大方面的21项举措,构建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这些举措包括:
- 设立地方课程,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 打造“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
- 重点培养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提升教育质量。
- 开发形态多样、动态更新的配套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
小学阶段:体验式课程,启蒙AI思维
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将以体验式课程为主,旨在启蒙学生的AI思维。同时,初中阶段将侧重认知类课程,引导学生利用AI赋能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则将强化学生的AI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丰富教育场域,拓宽实践机会
北京市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开放资源,建设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学习、探究和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
一站式资源平台,支持教育发展
《工作方案》还提出,将升级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课程包、模型库等资源,支持学校按需选用,构建“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
北京市将组建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市、区教研部门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常态化教研范围,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
重点打造AI应用场景,引领教育创新
今年,北京市将重点打造首批11个AI应用场景,涵盖“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六大核心领域,旨在丰富校园AI应用,提升教育质量。
结语
《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全面部署和实施,北京市将培养更多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由新京报人工智能教育报道组整理发布)
作者:杨菲菲 编辑:缪晨霞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