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活跃,银行股成投资热点:解读现象背后的逻辑
保险资金活跃,银行股成投资宠儿
近期,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显著提升,频频举牌的现象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银行股,成为了险资投资的首选目标。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两个月内六次险资举牌,银行股成最受追捧的标的
据界面新闻报道,自2025年开年以来,保险公司延续了去年的举牌热潮,银行股成为了最受追捧的标的。截至2月27日,年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4家为银行,涉及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H股及杭州银行A股。平安系险资表现尤为活跃,自2024年末至今已五度触发银行股举牌线,引发了市场对险资配置逻辑的广泛关注。
回顾历史,险资举牌是投资风格的进化
历史上的三次举牌热潮,其实也是险资投资风格的进化史。2015年,前海、安邦、恒大等险企利用高收益率的万能账户获取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抢夺筹码,对被举牌企业的控制权争夺较为明显。2020年,大型险企如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加码权益资产,追求高ROE、高股息特征的上市公司成为特点。而2024年开启的举牌热潮中,参与的保险公司更为多样,长钱长投、追求红利的特点更加明显。
二、银行股为何成为险资投资的香饽饽?
-
险资特性与需求: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追求长期、稳定且风险可控的回报。银行股作为蓝筹股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稳定、分红高、市值大、流动性好,符合险资的长期稳健投资需求。
-
经济环境下的选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固收类资产的收益难以覆盖险资的负债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险资对高股息、高稳定回报资产的需求。
-
资本市场流动性宽裕:当前资本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但高收益标的相对较少。银行股因其股息稳定、可预见性高,成为了最受险资追捧的对象。
-
估值合理,提升空间大:银行股作为资本市场的权重板块,估值相对合理且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和政策的推进,银行股的估值有修复和提升的空间。
-
财务资源配置需求:当前的险资举牌更多是基于财务资源的配置需求,而非恶意收购或控制权争夺。通过举牌银行股等方式,险资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股息回报和资本增值,还能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
-
顺应时代潮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险资频频举牌银行股既是对自身资金属性的一种合理安排,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战略抉择。
结语
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青睐,不仅反映了险资投资风格的转变,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投资趋势。随着保险资金与银行业的深度合作,未来有望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