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国两会聚焦低空经济:刘传健代表提出无人机产业发展与安全并重建议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杨澜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将关注焦点投向了低空经济产业。以下是他对于无人机产业发展及低空空域管理的深刻见解和建议。
无人机产业爆发式增长,应用领域广泛
刘传健在分组讨论中分享,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2024年,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新增达110万架,注册无人机总数达到218.7万架,同比增长101.8%。无人机在农林牧业、应急管理、城市执法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
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保障无人机规模化应用
刘传健提出,为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应强化空域资源的管理应用,推动空域管理权限适度下放,提升地方政府对低空空域的自主调配能力。同时,需要明确有人机与无人机的空域划分标准,以避免运行中的冲突。
建设低空产业高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刘传健还建议,应着力建设低空产业高地,实现从工业级向消费级的拓展。应大力支持主要企业增强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积极抢占细分市场。同时,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高效运行管理,坚持统一标准、统一接口,推动布局天空地一体的通讯导航监视及监测系统。
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低空飞行安全
在最后,刘传健强调,低空飞行服务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他建议强化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快低空空中航行能力建设,着力构建服务有效、管理有力、数据精准、及时互联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飞得安全”的突破。
坚守安全底线,技术可靠性需提升
刘传健指出,“无人机并不是真的无人管,只是把人的管理转换到幕后了。”他强调,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他认为,当前技术可靠性仍需提升,我国在保持应用领先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相关法规与监管,确保安全与发展并重。
结语: 刘传健代表的建议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