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2024年中标8.48亿元,领跑央国企!
科大讯飞斩获8.48亿元巨额订单,引领AI巨头风向!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从政策支持到资本追捧。2024年,通用人工智能无疑依然是新兴前沿产业中的“顶流”。在经历2023年的迅猛发展之后,2024年,大模型终于迎来了产业化密集落地的关键时期。
根据招投标市场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市场公开披露的大模型中标项目及中标金额分别仅为92个、7.89亿元,2024年猛增至1520个、64.67亿元,公开披露的中标项目及中标金额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5.5倍及7.2倍。 据招投标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上公布的大模型中标项目和中标金额分别为92个和7.89亿元。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显著增加到1520个项目和64.67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公开披露的中标项目数量和中标金额分别增长了15.5倍和7.2倍。
在众多参与竞标的人工智能企业中,科大讯飞、百度、智谱、火山引擎、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成功赢得了市场的诸多订单。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细作和持续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强劲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成功案例为其他竞争者树立了标杆,同时也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4年度中科大讯飞以91个中标项目、披露中标金额84780.8万元位居榜首,荣膺标王称号。百度紧随其后,以69个中标项目和37285.3万元的披露金额排名第二。智谱则以32个中标项目、12917.5万元的披露金额位列第三。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位列第四至第六的分别是火山引擎、阿里云和腾讯云,它们分别中标了24个项目、20个项目和19个项目。在中标金额方面,火山引擎的中标金额为5709.6万元,阿里云为9186.8万元,而腾讯云则达到了14803.6万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腾讯云在中标数量上略逊于前两者,但其在总金额上的表现却十分抢眼,显示出腾讯云在大型项目的竞标中具有显著优势。这不仅反映了各大云服务提供商在市场中的竞争态势,也体现了不同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差异化策略和发展路径。
在当前大模型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转型期,央国企正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力量。这些企业参与的招标项目涵盖了能源、通信、金融、教育等多个重要行业。这表明,央国企不仅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在加速大模型技术向实际应用场景的转化。央国企的积极参与,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并有望进一步促进大模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这种趋势反映出央国企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强大实力和积极态度,也预示着未来更多行业将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央国企积极采用大模型的一个原因是政策的支持,近来政策层面不断推出措施,鼓励央国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4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指出,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
其二,央国企公司规模庞大,常常拥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以及数十至上百家分公司,并涉及众多业务系统,如研发、财务、人力、销售等。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和提升组织效率的目标,这些公司在内部协作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大模型数字员工和AI助手等功能,有望为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外部赋能上,央国企的外部场景多,涉及通信、制造、电力、交通、石化、物流、金融、医疗等诸多领域。央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以大模型为根基,面向不同场景和产业,能够像经脉一样,为千行万业输送养分。
同时,央国企多属传统产业领域,通过充分利用大模型这一工具,不仅能为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机会,还能更好地促进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由于上述原因,2024年央国企对大模型表现出浓厚兴趣,签订了大量订单。其中,科大讯飞凭借其强大的星火大模型性能,成为2024年最受央国企欢迎的合作伙伴。
2024年7月,科大讯飞中标了浙江烟草的大模型项目;6月和8月,讯飞分别中标了华润的大模型服务框架和私有化大模型底座工具链项目;8月28日,科大讯飞与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共同建设了参数规模为330亿的昆仑大模型。到了11月,昆仑大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参数规模扩大到了700亿,并且新增了43个石油行业专用及通用的应用创新场景。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当前,科大讯飞已携手领军企业共同打造了超过21个行业的专业大模型,涵盖了300多种应用场景,全面助力各行各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