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访谈:专注科研,引领宇宙探索新篇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尹倩芸、瞿宏伦、陈洋昕
导语: 在科研的道路上,专注与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基石。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接受了中新社的专访,分享了他与“中国天眼”的故事,以及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正文:
“‘中国天眼’从不追逐热点,我们只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姜鹏在专访中这样说道。他所指的“中国天眼”,即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我国独立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初次邂逅,深深吸引
姜鹏回忆起第一次见到FAST概念时的情景,他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刻,它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姜鹏曾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了他与“中国天眼”的多年渊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突破千颗脉冲星,开启宇宙观测新窗口
如今,两年过去了,FAST已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了同一时期全世界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为人类观测宇宙开启了新的窗口。
“中国天眼”的升级之路
去年,“中国天眼”迎来了8周年庆典,同时FAST核心阵建设正式启动。这个由24台40米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与FAST组成的综合孔径阵,对于保持FAST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姜鹏表示,核心阵的建成不仅能够弥补“中国天眼”在成像能力和分辨率上的不足,还能进一步增强其灵敏度方面的优势。他期望核心阵的推进能够更快,因为这代表着更广阔的科学产出空间。
科研之路,冷思考与极致追求
面对科研中的热点,姜鹏始终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热点总是变化的,追逐它们往往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不如提前判断哪些方向可能成为热点,并提前做好准备;或者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这也是一种选择。”
“中国天眼”,科普的窗口
作为探索宇宙奥秘的强大工具,FAST也是让科学走近生活的重要窗口。据统计,去年FAST接待的游客人数接近130万人次。姜鹏观察到,许多家庭都是带着孩子来体验天文观测设备,他认为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复经历,梦想成真
与“中国天眼”相伴多年,姜鹏表示:“能做点具体的事是很幸福的。”回忆起FAST刚建成时的采访,有人问他现在最想做什么,他回答:“我最想把过去的10年再经历一遍。”现在,面对FAST升级遇到的瓶颈,姜鹏找到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攻克核心阵中的关键技术,再次体验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过程。
“希望这次也能像之前一样,是一个梦想成真的过程。”姜鹏笑着说。
结语: “中国天眼”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像姜鹏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专注与坚持,不仅推动了我国射电天文事业的发展,也为全人类的宇宙探索贡献了力量。
注: 以上内容为博客发布排版,旨在提供更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