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聚焦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admin102025-03-10 14:54:18

标题:施一公谈AI时代:青年学生应学好基础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作者:王怡洁(记者),马吉英(编辑),王怡洁(摄影)

发布于:西湖大学,全国两会会场


在学术交流的广阔天地中,西湖大学的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博士,总是以一颗谦逊而坚定的心,将科研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无论是在全国两会会场的高谈阔论,还是在西湖大学的教室里,施一公博士的着装上总是一枚醒目的校徽,彰显着他对学术的热爱与执着。

掌握批判性思维,应对AI挑战

3月6日,科协界别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施一公博士接受了《中国企业家》记者的专访。面对AI时代的来临,施一公博士针对青年学生如何应对AI挑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在采访中,施一公博士强调,青年学生应当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应对AI时代的挑战。他指出,AI并非不可战胜的怪物,它是由人类创造的工具。正是那些掌握了扎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最终创造了AI。

人才培养:AI课程融入通识教育

谈到人才培养,施一公博士认为,良好的培养环境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他建议,在大学教育中,AI课程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让AI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AI制药:未来或迎井喷式成果

在AI制药领域,施一公博士充满信心地表示,AI将在不久的将来引领药物研发的井喷式成果。AI通过预测蛋白结构和药物靶点,正在革命性地改变制药过程。他相信,AI的加入将有助于治疗罕见病和癌症等疾病,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

以下是施一公博士采访内容的详细整理:

青年学生如何应对AI时代: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批判性思维

施一公:面对AI时代,很多青年学生会感到迷茫,甚至大学生也会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但请记住,AI是人创造的。我们要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并创造未来。

人才培养:AI课程或可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施一公: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大学阶段,AI课程可以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让AI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学生的学术生活中。

AI制药:不远的将来或许有井喷式成果

施一公: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AI的帮助,我们可以预测蛋白结构和药物靶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药物研发的突破,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通过这篇访谈,我们不仅看到了施一公博士对AI时代的深刻洞察,也感受到了他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热情与期待。在AI时代的大潮中,我们期待施一公博士和他的团队能够引领科技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