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改写:面对就医无签字困境,全国人大代表里赞呼吁:加速构建公共监护人体系以解燃眉之急

admin72025-03-11 12:52:44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转型,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我国超过1000万人正面临着就医无人签字、残疾成年子女缺乏照料的困境。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提出呼吁,应加快建立我国的公共监护人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里赞

里赞教授指出,公共监护人制度的范畴应更为广泛,不仅要为特殊群体和老年人提供监护服务,还应包括政府引导和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的社会化监护服务。这样的制度不仅具备专业性,还具有社会化的特点,能有效填补当前意定监护和法定监护存在的不足,切实保障被监护人的安全和财产权益。

现实困境:就医无人签字、孤寡老人缺乏照料

面对当前加快建立公共监护人制度的迫切需求,里赞教授指出,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特殊老年群体也能享受到安宁的晚年生活,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照料、财产管理、身心保护、法律行为代理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失独、孤寡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监护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同时,特殊成年群体的权益维护也面临着真空。根据民政部2024年的数据,我国单身人口约为2.6亿。这一群体在生病住院时可能面临无人签字等困境,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合法权益。

此外,精神疾病患者和特殊家庭的需求也不容忽视。里赞教授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约有560-850万例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家庭担忧在孩子离世后其权益无人维护、医疗决策无人代理。残疾、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同样迫切需要为孩子提供财产保障和监护服务。

建议:多维度推动公共监护人制度建立

为了加快建立公共监护人制度,里赞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1. 推动制度建立:针对重点人群的需求,进行全国性的调研,了解无人签字难入住养老院、无人代理医疗决策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制定规章,明确公共监护人的职责、义务、薪酬及考评标准,并规定用人单位、监管主体、选取流程等内容。在条件成熟时,论证并制定相关法律规章。

  2. 出台配套政策:专职公共监护人可借鉴护理员管理制度,从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拔,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设置资格考核制度,审查从业人员,考核监护程序、法律法规等内容,并为通过考核人员提供培训与深造机会。明确城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及乡镇村民自治组织负责具体公共监护工作,公共监护人定期向第三方监督人报告监护情况。

  3. 建立辅助专家联合决策机制:引入医疗辅助专家决策机制,对于被监护人的医疗决策,如有先前医疗指示则以患者意愿为准,若无则结合医生风险说明和公共监护人分析,依据评分规则决策。引入法律专家决策制度,解决公共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或其亲属的利益冲突。在殡葬决策、房屋处置等方面引入其他行业专家,协助公共监护人对无遗嘱或失去判断能力的被监护人做出决策。

里赞教授强调,建立公共监护人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专业机构共同努力。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推动我国公共监护人制度的早日建立,为特殊需求群体提供切实的保障。

报道来源:红星新闻 记者:张炎良 编辑:潘莉 责编: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