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增一员!知名核物理学家选择重返祖国怀抱

admin82025-03-11 12:53:14

标题:核物理学家刘畅加盟北大,助力我国核聚变研究

正文:

近日,一位在核物理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刘畅,选择离开普林斯顿大学,返回母校北京大学,开启了他新的科研征程。

【刘畅的学术背景与成就】

刘畅,一位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核物理学家,于201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在2017年2月于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取得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从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刘畅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于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刘畅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特别是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逃逸电子及其他高能粒子相关的物理问题。他的研究涉及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逃逸电子的产生和耗散机制,以及高性能数值模拟代码的开发。

【科研突破与创新方法】

针对聚变装置中的破裂现象和高能逃逸电子的破坏作用,刘畅从理论研究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波与逃逸电子间相互作用激发逃逸电子耗散的方法,以抑制其增长。这一方法在实验与数值模拟中均得到了验证。

刘畅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核聚变》(Nuclear Fusion)等知名期刊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表示,刘畅将继续致力于等离子体物理前沿与应用研究,为下一代核聚变装置的设计提供缓解破裂和逃逸电子问题的可靠方案。

【核聚变:清洁能源的“圣杯”】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可控核聚变,被誉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备受期待。目前,全球商用的核电站主要依赖核裂变能,但铀矿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长远的能源需求。

核聚变则是在超高温条件下,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具有更高的能量释放效率,且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友好。

【中国核聚变研究的崛起】

《南华早报》指出,中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和专业的工程技术,已成为核聚变研究及其潜在商业化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中国在核聚变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激增,超过了其他国家。

在美顶尖科学家纷纷回国

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歧视性打压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在美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2024年1月,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顶级专家高华健加盟清华,而计算物理学家陈沪东也离开美国,全职加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这些顶尖科学家为何选择离开西方前往中国?《南华早报》分析指出,除了个人发展机会外,他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因素也是原因之一。但无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他们选择归来的主要原因。

结语:

刘畅的加盟,无疑为我国核聚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清洁能源的探索之路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刘畅这样的科学家,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由观察者网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