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河南公务员李杰遭遇冒名注册公司,四年四败诉,如何洗清“老赖”之名?
正文: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名乡镇公务员李杰,因一桩突如其来的“被老赖”事件,生活陷入了困境。这一切,源于20年前的一次身份冒用。
2023年5月,李杰在婚礼筹备期间,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和微信支付被冻结。随后,他收到了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的短信,称其因涉诉财产被冻结。赶到法院后,李杰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一家20年前公司的“投资人”,而这家公司因欠租被另一家公司告上法庭。
李杰表示,自己从未与该公司有任何往来,也未在郑州租过房。然而,两年来,他打了4场官司均败诉,银行卡、微信支付被冻结,名下房产正在被拍卖,因“老赖”身份,工资存折也被冻结,还倒欠90余万元。
这起事件引发了诸多疑问:李杰是否真的被冒充?如果是,冒充他身份的人是谁?他又是如何被冒名注册公司的?
极目新闻记者在2月26日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由于年代久远、涉及方面众多、相关公司大多已注销、找不到伪造人,李杰陷入了自证的死胡同,甚至产生了“想死的心都有了”的想法。
李杰提供的报警记录显示,他在发现被冒用身份后,立即报了警。然而,民警告诉他,需要找律师应诉。
在律师的帮助下,李杰向法庭提交了笔迹鉴定书,证明工商档案中关于他的签名是伪造的。但法院并未采纳这一证据。
在经历了两次败诉后,李杰将宇威公司初始股东秦伟告上法庭,想证明自己并非股东。然而,二审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维持原判。
李杰表示,自己并无长相相似的兄弟,身份证也从未遗失过。他怀疑,自己的身份信息可能是在大学时期办理身份证时被泄露的。
目前,李杰已将材料邮寄至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待回应。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被冒名股东”现象的关注。律师提醒,一旦发现自己身份被冒用开公司,应及时搜集证据,向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撤销登记,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不具有股东或法人身份。
对于李杰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被老赖”事件,无疑是一场人生的浩劫。他期待着,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能够早日洗清自己的“老赖”之名,回归正常的生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秦伟、张聪为化名。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记者摄)